5月12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一碳化學與精細化工催化研究組(DNL0805)組長丁云杰研究員作客該所文化講壇第127講暨“我們身邊的科學家”系列報告會第1期,在能源基礎樓會議室做了題為“怎樣當研究組組長——基礎、應用研究的經驗與心路歷程”主題報告。黨委書記王華、副所長劉中民參加了報告會,會議由王華主持。
報告會現場
劉中民為丁云杰(左)頒發獎牌
王華說,中科院新時期的辦院方針明確指出,科研工作要始終堅持“三個面向”,大連化物所對于科研團隊的具體要求是要做到“頂天立地”。今年,按照所班子的前期部署,同時,所黨委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安排,為了進一步促進廣大科研人員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重點推出了“我們身邊的科學家”系列報告會,今天開始第一期。之所以邀請丁云杰研究員做報告,是因為其研究團隊在只有十多名職工的情況下,卻在近三年來成功投產了六套萬噸級以上工業化裝置,在推動成果轉化和與企業合作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值得大家借鑒。
講座中,丁云杰首先介紹了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以及研究組剛剛成立時的起點和背景。接著,丁云杰介紹了該團隊的研究積累和選題過程。他說,選題時要將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與我們的研究積累結合起來,多參加行業內相關會議,將自己的成果積極推介出去。此外,在將實驗室成果進行工程化的過程中,要從實驗室小試就開始以適應現有工程化技術為目標來調整研究的策略。
隨后,丁云杰介紹了該團隊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主要是在C1化學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有實用意義的學術研究。他認為,基礎研究的主要意義在于從大量研究信息中鑒別真偽,獲取和理解基礎研究提出的概念和精華,從原子、分子水平上理解化學反應,以及為可能出現的原始創新提供基礎與積累。
最后,丁云杰重點闡述了該團隊從事應用研究中的歷程和取得的經驗。他說,開展應用研究,一是要尋找能適用于我們技術特點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同時企業還要具有豐厚的經濟基礎;二是要以開放的心態與外單位進行強強聯合,讓有經驗的單位做我們需要解決的專業問題,以縮短研發時間,減少技術鏈上的瓶頸;三是要解決從“科學語言”向“工程語言”轉換的問題,只有精通了這兩種“語言”,才擁有了推動科學技術向工程應用的“真本事”。此外,丁云杰強調,我們還要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開拓國際技術市場。
報告結束后,在場多位聽眾就感興趣的問題與丁云杰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內容包括科研團隊建設、不同研究組之間的合作等方面。劉中民向丁云杰頒發了“大連化物所文化講壇貢獻獎”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