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激發廣大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崇尚科學、關注科學事業的良好氛圍,全面展示研究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科技創新理念和成果,515日至16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辦第16屆“公眾科學日”系列活動。 

門口登記

科普報告會場

  五月的所區,藍天、綠樹、繁花,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今年,全所共有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精細化工研究室、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技術研究部,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的燃料電池研究部、生物能源研究部、化石能源與應用催化研究部、節能與環境研究部、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太陽能研究部及儲能技術研究部共十二個研究室(部)向公眾開放,共設計了二十五個參觀展點。展示內容在往年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互動性和趣味性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既包括國際領先的科學設備、國際前沿的科研成果、惠及國民的科技項目、還包括一些能讓大家親自動手的實驗演示。如:“神奇旅程:有機合成過程”、“生物質高效轉化:用生物技術鏈接資源和能源”、“小微藻大能量”、“神奇的太陽能:光催化及光伏電池”等等。每個展點都有志愿者精心講解,針對不同年齡層次觀眾,講授不同內容。參觀人群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公眾紛紛表示,能如此近距離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了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收獲,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走近科學,走近科學人。 

餐館展點

參觀展點

參觀展點

參觀展點

  今年的科普報告同樣異彩紛呈。在“奇妙的科學實驗”報告中,八十高齡的沙國河院士親手為小朋友們演示激光、靜電、流體、大氣壓等多種科學實驗,激起了小朋友們高漲的熱情,沙院士今年還特地設計了一些新的實驗演示,和觀眾一起分享。由我所在讀博士生呂廣、羅健和劉曉岑帶來的“摩擦與潤滑的秘密”、“分子反應的世界”、“神奇的3D打印”三個科普小分隊報告同樣講解得生動有趣,場場爆滿,由于希望聆聽報告的公眾數量遠遠超過場地容量,組織者還特別為沒能進入會場的觀眾加講了場次。兩天內,共舉辦9場次報告。好多聽眾聽后仍然意猶未盡,希望能邀請我所科普小分隊走進校園,將科學的種子播種到更多的地方。 

沙國河院士做科普報告

科普報告“摩擦與潤滑的秘密”

科普報告“神奇的3D打印”

科普報告“分子反應的世界”

  今年研究所的“公眾科學日”特別注重網絡和新媒體的傳播?;顒忧耙恢?,研究所專門制作了微信宣傳片,首日瀏覽量即達到20萬次,活動結束前總瀏覽量達到52萬次,起到了極佳的傳播效果。在實地開放的同時,“DICP在線科普展廳網絡專欄也同步上線,將開放展點內容和歷年優秀科普報告搬上網絡,讓研究所的科技資源惠及更多公眾。 

  在為期兩天的“公眾科學日”開放活動中,多項內容開創了研究所自1999年開放以來的歷史記錄:開放研究室(部)達到12個,志愿者人數230人,預約團體超過40個,參觀總人數突破8000人。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凝聚著全體工作人員辛勞的付出,也對研究所接下來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活動是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以來,大連化物所舉辦的第16次“公眾科學日”活動,目前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近7萬人次。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