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9月12日凌晨1點,“科學”號后甲板上依然是一片忙碌的場景,輕型可視化重力活塞取樣器“開拓3500”在經歷了第一次下水之后,緊接著要進行第二次下水。為了盡量節省時間,科考隊員兵分兩路,一部分隊員負責將第一次下水取到的沉積物柱狀樣封裝、標記、入庫,另一部分隊員則準備新的取樣襯管以準備安裝下水,各個環節緊張且有條不紊。   

   

輕型可視化重力活塞取樣器“開拓3500”   

  有了第一次下水的經驗,第二次下水工作變得輕車熟路。工程技術人員開動吊車、A架,下放設備,科考隊員安裝取樣管、調試設備,配合相當默契。 

漫入水中的 “開拓3500”   

  凌晨4點,“開拓3500”即將出水,所有在場隊員心中既緊張又期待,尤其對本航次首席科學家、“開拓3500”設備研制負責人欒振東高級工程師來說更是如此。第一次下水共取樣14.2m,而這一次會不會有新的突破呢?最終經過拆卸、取樣、測量,第二次下水共取沉積物柱狀樣15.25m,比第一次下水取樣長度提高1.05m,突破了該套設備設計取樣最長長度!巧合的是12日當天正好是欒振東高級工程師的生日,而“開拓3500”取樣長度實現新的突破也是給他的最好生日禮物。 

鉆取柱狀樣15.25m  

    “開拓3500”作為中國最先進的科考船之一“科學”號的船載設備,是中科院海洋戰略先導專項子課題支持研發的深水可視化可控輕型沉積物取樣系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拓3500”做到了以下幾點:(1)可以獲得超長、連續、低擾動的沉積物柱狀樣品;(2)在水下可以做到可控、可視化;(3)可搭載多種傳感器,具有姿態和方向測量功能。相比于普通沉積物重力取樣器,輕型可視化重力活塞取樣器“開拓3500”質量輕,取樣更長,一般是前者的3倍左右;相比于鉆探取樣,“開拓3500”可以更經濟、高效。“開拓3500”作為一種科研“重”器,將會在古環境、古海洋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楊立建     圖/王昊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