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道魔咒,千百年來蔚藍的海洋一直吸引著人們不斷的探訪。不似游客走馬觀花的敷衍,也不似漁民得隴望蜀的索取,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向海而往卻心系陸地,伴海而生卻不多取一毫,他們與大海一生交往仍心懷敬畏,他們便是揚帆大海恣意天下的船員們。想象中,船員們的生活應該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般舒暢,或者是“海闊魚躍,天高鳥飛”般自由,然而真實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隨后的人物專訪中,我們將不定期向大家介紹“科學”輪船員的一天,敬請關注。
掌聲、鮮花、成果,是屬于科學永恒的榮耀。當我們在最先進科考船放飛夢想的時候,這里還有一批年輕人,懷著夢想和追求,在努力,在奮斗,并渴望被理解、尊重和認可,他們也是最可愛的科技工作者!
如果你不知道“為什么輪機長叫做老鬼(軌)”,那你就更不會知道,輪機部是多么深藏不露、不為人所知。他們是工作時一群滿身油污和汗漬的粗獷男人,但他們同樣能文能武、能屈能伸,爬高下低、水深火熱,似乎都無所畏懼,但又小心謹慎。你能想象,把手伸向690v高壓電附近是什么感覺嗎?你能想象,在十幾米深的深井里工作是什么感覺嗎?他們卻習以為常。今天,我滿懷尊敬的拍下他們的身影,來向大家講述這個海洋科學考察船背后的部門。
機艙煙囪內部
上面這幅照片拍攝于機艙煙囪內部,我拍攝的位置似乎已經很高了,可是還要再爬3個這么高的樓梯才能夠走出煙囪,到達甲板。里面像一個風洞,溫度卻很高。作為輪機長,我最怕的是決策失誤,讓同事們白白流血流汗。正如今天,為了檢查和疏通4臺發電機組煙管消音器上的放殘管路,他們已經忙活了5個小時,汗如雨下,衣服仿佛淋過大雨一樣。他們要在煙囪里沿著那個90度的梯子上下6~7層,把好不容易拆下的被煙灰堵塞的管路和閥件搬運出去,然后清理疏通干凈再運回來裝復,這種難度是可以想見的。而我最欣慰的是,今天的決定是正確的!我的工作安排總是可以得到同事們的認同并被努力完成,哪怕困難重重,沒有埋怨,只有執行。這讓人想起二戰的故事,“把信交給亞細亞”,而在這個部門,他們都是“羅文中尉”!
機艙煙囪內部辛勤作業
另一個場景,是更換4號副機速度傳感器的場面。表面上,更換一個探頭不像上面那樣困難,不需要十幾米的攀登,不需要汗流如注的磨礪,可是背后的運籌和決策卻很艱辛。4號發電柴油機最近啟動時偶爾會有“speed sensor fail, primary”(監控電腦)和”alarm, st196p, SF, Engine Speed , Primary”(機旁報警板)的報警,二管輪宮春剛要求換新st196p這一傳感器,被我拒絕了,我認定故障的原因是臟污,而不是損壞,既然清潔一下就可以啟動成功,為什么要浪費一個價格不菲的傳感器呢?但是昨晚21:30,駕駛臺通知換用停泊發電機,機器卻幾次都無法啟動。今天上午我們又進行了測試,結果是失敗,然后又一次徹底清洗、測試,成功了!為此,我還讓電機員劉培中清潔了其他幾臺機組的傳感器。下午4時再次測試,又無法啟動,這一次我決心換掉這個st196p。安裝的關鍵是保持探頭與齒頂間隙在2mm,而事先設想的方法卻因為支架螺栓位置狹小而無法達成。經過多次嘗試和討論,我們采納了二管輪的方案。二管輪和電機員、機工分工合作,巧妙配合,順利安裝好了新傳感器。經過在機旁和集控室分別啟動測試,很成功,沒有了原來每次必有的“speed sensor fail, primary”(集控臺)的報警。
維修發電機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一方面,我不能夠容忍不經意的浪費和更換備件,同時,也希望以自己的感召力更好得發揮年輕才俊們的聰明才智,并把他們的工作靈感作為“科學”輪的寶貴經驗記錄下來,作為我們永遠的財富!
雖然輪機人員總是在幕后默默無聞,但是輪機人的成績卻是令我們驕傲的:機器的轟鳴,動力的保障,明亮的艙室,舒適的溫度,充足的冷熱水,流暢的壓縮空氣、海水、沖纜水供給,這都是輪機人汗水和努力的結晶。
靳憲芳輪機長帶領的輪機部團隊
輪機工作總是繁瑣而忙碌,如同人的心臟,輪機部正是“科學”輪的心臟,保證船舶的正常動力運轉。把輪機部的工作簡單濃縮到一天里,希望,可以帶您領略“科學”輪輪機部的風采,并向獻身海洋科考的科技工作者們致敬!
這是你的船---心在一起的團隊!
文/圖 南海冷泉綜合調查航次科考隊、“科學”輪輪機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