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由中科院沈陽分院、中科院廣州分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第83期珠江科學大講堂在廣東科學中心開講。今年的4月24日是第13個“世界腐蝕日”,為了慶祝和紀念這個節日,本期講堂邀請了第四任世界腐蝕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韓恩厚研究員作主講嘉賓。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埃生、羊城晚報社活動大平臺執行主任李艷文、廣東科學中心副主任段飛、沈陽分院和廣州分院負責科普工作人員以及200余名報名預約的社會公眾參加了此次活動。同時,羊城晚報客戶端對現場活動進行了在線圖文直播。
為了提升公眾對腐蝕和腐蝕控制的了解,韓恩厚作《腐蝕——材料永恒的主題》科普報告。他通過介紹發生在生活和工業中的大量實例和現象深入解讀了腐蝕原理和類型,腐蝕作為一種無聲的威脅,對人民的安全、健康、生活以及國家重大工程設施造成了重大危害。目前,我國在航空航天、橋梁、埋地管道、核島關鍵部件服役評價、交通等重要領域和工程中是如何控制腐蝕的以及怎樣通過對腐蝕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來服務于醫療行業、工業生產和科學探索。
韓恩厚作報告
韓恩厚強調,作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要挑戰和課題,需要提高全民腐蝕防護意識,加強腐蝕與防護研究、開發新型防腐蝕技術,推行防腐蝕經驗標準,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韓恩厚與觀眾互動
觀眾提問
“珠江科學大講堂”是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普講座品牌,其主旨是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為公眾打造一個探索科學的互動平臺。2012年6月至今,大講堂已連續舉辦80多期,包括歐陽自遠、葉培建、魏奉思、張培震、何鏡堂等院士專家、中外學者曾作客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