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乙醇產量約一億噸,主要由美國和巴西利用糧食和甘蔗等生物原料生產。而我國乙醇產量只有700萬噸,主要利用陳化糧進行生產。
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少。亟需尋求乙醇非糧生產的技術路線。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兩種超有實力的非糧生產乙醇方法。
【煤制乙醇技術(DMTE)】
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團隊提出以煤基合成氣為原料合成乙醇的工藝路線,并成功開發出具有
高活性、高穩定性、非貴金屬的工業催化劑及成套工藝。
2017年,陜西延長集團采用該技術建設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示范項目打通全流程,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
【纖維素“一鍋”高效制乙醇】
纖維素作為自然界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來源廣泛。
它不可食用的特征讓它成為理想的可再生碳資源,用來生產燃料和化學品.
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和王愛琴研究員團隊一直致力于生物質制備重要小分子醇的研究。2017年團隊提出了纖維素經由先氧化酯化、再加氫還原制備乙醇的二步法。
最近,團隊發展了一種多功能Mo/Pt/WOx催化劑。首次實現了纖維素直接氫解制乙醇的過程
實現了“一鍋”高效轉化!
該催化劑還表現出了優異的穩定性和抗CO中毒性能,使它在未來的實際應用中具有較大的潛力。有木有很神奇?用黑黑的煤炭和不起眼的纖維素就可以制出“多功能”的乙醇。相信乙醇不再“搶飯碗”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