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嗎?開窗通風是否有影響?
最新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還有間接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途徑有待進一步明確。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中懸浮的過程中,因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核,就形成了飛沫核。飛沫核可以飄到更遠的地方,造成遠距離傳播。一般情況下,在特定環境里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在一些臨床氣管插管中。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
1.個頭小小,能飛會飄
可能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走在樓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圍幾十米之內都沒有人,但仍然可以聞到煙味。我們聞到的其實是煙草燃燒后形成的顆粒。
越小的顆粒,空氣的黏性作用就越明顯。微米級的顆粒在空氣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沉降速度很慢。1微米的顆粒,在靜止空氣中沉降時間就達到1小時以上。而環境中又總有風吹草動,于是這些顆粒幾乎永遠不會沉降,始終停留在空氣中。這也是為什么抽煙的人早已經消失不見,煙味還久久不散的原因。
這種在氣體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就叫做氣溶膠(aerosol)。之所以翻譯為 “膠”,大約就是取顆粒與媒介之間黏黏糊糊、難分難舍之意。
飛沫核尺寸就在亞微米到微米的范圍,與煙草燃燒后的顆粒尺度類似。因此,飛沫核在空氣中可以懸浮很久,并且在空氣湍流的推波助瀾下飄向遠方。飛沫核中若有冠狀病毒,再被人吸入體內,就有可能導致感染。
2.哪些活動可能產生氣溶膠
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RNA)陽性。雖然RNA不等同于有活性的病毒,但也使得糞便中存在病毒的情況成為可能,這讓 “糞口傳播” 引起關注。
“糞口傳播” 最可能通過氣溶膠和呼吸傳播。這是因為與呼吸活動類似,排泄活動也可以產生氣溶膠。排泄活動也是牽扯到軟物質和復雜流體(液體和氣體)的力學過程,這些過程甚至可能比較劇烈,因此產生氣溶膠也是很自然的。
氣溶膠的傳播距離之遠可能超過我們的想象。一個相關的研究證據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涉及437個馬場的馬流感傳播事件。這些馬場間距平均距離約為1公里,最遠達13公里。馬流感開始時,隔離政策的宣傳和執行都很到位,沒有馬與馬的近距離直接接觸,但仍發現很多馬被感染。原來,感染區域與風向也密切相關:馬流感在氣溶膠模式在固定風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備公里級的超長距離的傳播能力。
3.溫和的呼吸:需要預防的危險
與噴嚏、咳嗽、說話相比,病毒攜帶者的正常呼吸是最溫和的活動,但也是最防不勝防的。在呼吸的時候,肺部在做大量、長時間的霧化,并且霧化的顆粒極小。病毒攜帶者哪怕不咳嗽、不打噴嚏,也可能悄無聲息地不間斷地釋放含病毒的氣溶膠。
科學家發展了動物模型來研究病毒在哺乳動物間的傳播途徑,值得注意的是甲流的幾內亞豬(guinea pig)模型。感染了甲流的幾內亞豬會有發熱癥狀,但是不咳嗽,這就排除了大飛沫傳染的可能性。但研究發現,相距三英尺的兩個籠子中的幾內亞豬仍然可以被感染,這是呼吸導致的氣溶膠傳染模式的有力證據。
幾內亞豬(guinea pig)
4.病毒濃度或隨距離急劇下降
有學者認為,在氣溶膠狀態下,一小時后病毒都可能保持感染能力。他們認為呼吸道上皮細胞可能脫落并成為病毒離開人體的載體,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條件。而這一小時內氣溶膠憑借風勢可以上青云,也可以傳播到幾公里外的地方。
當然,我們也無需太過擔心。即使病毒能通過氣溶膠進行長距離傳播,隨著距離的增長,病毒濃度也會急劇下降,會達到遠遠低于感染劑量的水平。
本文信息來源:“知識分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