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IC裝備產業基地
十一五期間,中科院沈陽科儀公司聯合新松機器人公司、芯源公司等沈陽IC裝備研制企業,積極配合沈陽市政府進行十一五規劃“02重大專項”的申報工作,成功促成了“干泵與系列真空閥門產品開發與產業化”、“90-65nm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研發與應用”等一系列項目落戶沈陽,共爭取國家投入資金2.64億元,為沈陽市發展IC裝備制造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院屬企業,沈陽科儀公司以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契機,致力于開展院地合作工作,積極參與了沈陽市政府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IC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部分的編制工作。同時,配合省、市、開發區政府,會同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陽芯源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沈陽中科博微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等半導體裝備廠家共申請承擔了5項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國產數控機床及系統示范工程
2007年4月,在遼寧省和沈陽市政府策劃和組織下,由沈陽機床集團、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及沈陽高精數控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實施了“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國產數控系統示范工程”項目,邁出了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示范工程由沈陽機床集團提供6大類11個型號30臺套的數控機床,配套使用沈陽高精數控公司研制開發的3種型號的數控系統,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臺套國產數控機床的配套調試、機床檢測及樣件試切加工等工作。經過雙方的聯合攻關,在五軸聯動高速加工中心產品上,“藍天數控”系統實現高速加工、五軸聯動加工功能;在五軸聯動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產品上,“藍天數控”系統實現車、銑復合加工、五軸聯動加工功能;在雙過程數控輪轂車床產品上,“藍天數控”系統實現雙過程加工;尤其是配套國產數控系統的五軸聯動高速加工中心,能夠加工具有復雜型面的高檔葉輪、人像雕塑等工件并完全符合各種檢測指標要求,成功替代了原配的國外同類數控系統產品,證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可視化鑄鍛技術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是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2007年6月26日,直徑約10米,總重約450噸,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等級的水輪機組三峽工程700MW水輪機轉輪不銹鋼鑄件在鞍鋼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成功下線,這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應用“可視化鑄鍛技術”與企業密切合作,成功突破了大型鑄鋼支撐輥、大型船用曲軸等一個個“瓶頸”難題后,又書寫的濃墨重彩一筆。
可視化鑄鍛技術的研究成果引領和支撐多家企業突破了鑄鍛件制造的技術瓶頸,提高了規?;T鍛件的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最終實現了節能降耗,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技術獲得2007年遼寧省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和2009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
中華轎車變速箱裝配試驗線
2009年底,沈陽自動化所與沈陽上汽金杯汽車變速箱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華轎車變速箱裝配試驗線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這條裝配試驗線建立了數字化制造技術在成套自動化生產線設計驗證的分析與設計體系,系統的研究了優化可重構柔性裝配理論與方法,并建立數字化環境,對自動化生產線進行3D布局設計,對工藝規程規劃、機器人工作單元、產品裝配及生產線離散制造過程都進行仿真優化等工作,解決了大型機電自動化系統成套設計的技術瓶頸。此外在設計中系統科學地運用了裝配線設計的理論,并吸取國外汽車廠商的成功經驗,將機械、氣液、光電、傳感器、自動控制及計算機管理等技術進行有機的集成,高質高效地完成了變速器裝配及檢測工作。
該項目投產后,變速箱裝配年產量可達到15萬臺,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它對于提升中華轎車的核心變速箱裝配能力,保持核心技術的領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聯合國環境署生態城示范項目
2009年,以耿涌研究員為核心的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研究組,與沈陽市開展了全面的實質性合作,為沈陽的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9年6月沈陽市作為亞太地區三大城市之一入選聯合國環境署生態城示范項目,在我國僅有沈陽獲此殊榮。作為項目技術負責方,中科院生態所通過籌辦國際會議、網站建設、專家培訓、訪問交流、產業生態優化和環境管理科學研究等多種渠道扶持張士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渾南新區兩個工業園區的生態化建設,為項目順利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更好地促進和服務沈陽的環境建設樣板城,中科院生態所先后承擔了沈陽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核算、沈陽市循環經濟模擬系統開發、區域生態工業園區規劃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發展規劃編制等工作,為沈陽市打造資源節約型低碳化生態城市提供科學決策咨詢和政策建議。此后,中科院生態所又相繼承擔了沈陽市張士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市渾南新區和沈陽市民用航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三個區域的生態工業園規劃的任務,為沈陽市打造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提供重要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