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草莓、藍莓、樹莓,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漿果如今正憑借更加廣闊的平臺,打造丹東特色農業的大產業之路。2011年1月18日遼寧(丹東)藍莓等小漿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丹東市正式成立。國內知名專家的加盟,將進一步促進丹東市小漿果產業技術的全面升級,同時作為全國第一個小漿果戰略聯盟,它的成立將有助于提升遼寧省乃至全國藍莓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此聯盟成員包括中科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吉林農業大學等國內從事小漿果相關技術研究的主要高校、院所,以及遼寧新大地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從事小漿果栽培、加工的企業共39家單位。其核心任務是以推進我國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為目標,建立小漿果產業上下游、產學研信息、知識產權等資源共享機制,搭建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及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的平臺,推動生產標準、評價、質量檢測體系的建立。
遼寧(丹東)藍莓等小漿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體,以生產需求為任務,以相關大學、科研院所以及工程技術中心為技術依托,共同開展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種植、貯藏、加工過程中關鍵技術的攻關與開發,解決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共性的關鍵技術問題,促進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產業科學技術成果的迅速轉化,推動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以科技為動力,有效提升有機藍莓等小漿果產業的經濟水平。
丹東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小漿果的生長和發育,為小漿果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先天條件。作為新興小漿果的代表,藍莓在丹東發展迅猛,栽培面積超過1萬畝,占全國栽培面積的20%,是丹東市特色農業的重要名片;草莓栽培歷史悠久,生產面積全國最大,栽培技術、加工水平處國內領先水平;樹莓、短梗五加、五味子、軟棗獼猴桃、醋栗等小漿果也得到長足發展。
除適宜的自然條件外,丹東還為小漿果產業提供了相關的政策支持。小漿果產業成為丹東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企業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未來幾年重點發展的四大重點產業之一,為做強小漿果產業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條件。
在良好的自然、政治條件基礎上,聯盟中知名專家學者的加入,對進一步提升丹東市小漿果產業整體技術進步、創新型人才培養、小漿果深度開發利用、延長小漿果產業鏈條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聯盟各成員單位可借此創新平臺,加強人員、信息交流,通力合作,共同破解小漿果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各企業也將充分利用加入聯盟這一難得機遇,依托相關高校、院所,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快速做大做強。共同把丹東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小漿果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
作為遼寧省小漿果主要產區,丹東市小漿果產業的發展,必將牽動和影響遼寧省乃至全國小漿果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
(梁爽 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