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沈春蕾
催化劑是一種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而自身不發生本質變化的物質。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長期從事表面化學與催化基礎和應用研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他風趣地將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比作“催化劑”,沈陽分院在支撐地方發展過程中催化地方經濟更好地發展。
近幾年,沈陽分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成果顯著。經統計,截至2011年底,沈陽分院聯系的山東和遼寧兩省的合作項目新增經濟效益390億元,同比增長41.8%。
不同需求 因地制宜
包信和認為,在中國的不同地區,以科技推動的經濟發展表現出不同的模式。
如在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科技渴求強烈,積極主動地向科研院所尋求合作,也樂意將院所把科研項目落戶到該地。
這些地區,已擺脫就項目論項目的狀況,逐步轉變為通過引進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帶動項目引進的模式。產研雙方不斷深入的合作不僅推動了科研院所的發展,同時科研成果有效轉移轉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然而,在部分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地區,當地企業更多的是先解決生存問題,之后才會考慮企業的戰略發展。因此,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就需要科技人員走基層,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尋找到能帶動企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點。
沈陽分院主要負責山東和遼寧兩省的科技合作工作。相比而言,山東省經濟相對較發達,而遼寧省則是老工業基地,擁有大中型國有企業較多。
因此,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與山東省的合作,主要是推介重大項目,同時進行平臺建設;與遼寧省的合作,沈陽分院則側重于以項目推介,并努力建立各類成果轉化中心,構建成果轉移轉化網絡體系,促進成果轉化。
建平臺 注入科技活力
2010年4月,沈陽分院代表中國科學院與威高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科技廳、山東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協議,由四方每年出資3000萬元,設立“中國科學院—威高集團有限公司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中科院—威高計劃”),用于支持面向市場和產業發展需要,與醫療器械和生物醫用材料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前期的科研項目。
威高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與生產一次性醫療器械和藥品為主的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科學院在山東開展項目合作的案例典型。針對威高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推介,受中科院的委托,沈陽分院發揮了很好的促進合作,在2011年度, “中科院—威高計劃”確定了4個立項項目和3個跟蹤支持項目。
中科院與青島市在近幾年陸續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已經建成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和過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青島研發基地、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青島研發基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分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青島分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國科學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青島分中心等平臺。
這些平臺的建設,一方面與當地的經濟水平和科技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科學院在青島實現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途徑。
包信和說:“2012年,沈陽分院將繼續履行中國科學院派出機構的職責,聯系地方,反饋需求,在山東省進一步完善平臺建設,在相關地區建立科技園區,加強與山東省科學院的合作,推進科研成果在地方的轉移轉化?!?/p>
新項目“催化”老工業基地快發展
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振興和改造老工業基地是其第一要務。
在2010年10月15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時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在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小組發言中,講述了中科院取得的重要科技突破,并以納米綠色印刷技術為范例。遼寧省省長陳政高高度重視該項突破,期望該項目能落戶遼寧丹東。
丹東在儀器儀表以及精密制造領域有較強實力,沈陽分院也將丹東作為其工作重點,通過多次的調研和洽談,最終促成中科院化學所的納米材料綠色印刷制版技術在落戶丹東。
包信和說,現在納米材料綠色印刷樣機已經在丹東完成了3臺,目前正在《丹東日報》社試用。近期,樣機還將運至北京,交付相關單位繼續試用,之后便是等待市場的考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烯烴(MTO)技術在全國非常知名。兩年來,該技術已經實現技術許可13家。去年底,東北地區還尚未有企業獲得該項許可。
沈陽分院了解此事后,向遼寧省委遞交了一份該項目介紹。很快,沈陽分院就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親筆批示:進一步調研,促成該項目在遼落戶。
同時,遼寧省科技廳也展開積極調研,由沈陽分院協助聯系對項目感興趣的政府和企業,2011年1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營口市人民政府和新興能源技術公司三方共同簽署技術許可協議,由營口市組織調研、招商,開始項目運作。
中科院與遼寧的合作密度不斷加大。
針對遼寧實際情況,沈陽分院向遼寧省重點地區與企業派去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進行實際調查,將企業渴求的科技需求提煉出來,有針對性地促成科研項目與企業的對接。
到目前為止,已經分6批向沈陽市41家重點企業派遣科技特派員147人次,為企業引進、改進技術36項,開發新產品6個,申報國家專利14項,為企業提供咨詢、技術服務近千次,累計新增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此外,搭建平臺、培養人才,亦成為沈陽分院布局院地合作工作的重要措施。
中國科學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國家級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沈陽分院以此為平臺,在遼寧省重點區域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成果轉化分中心,結合科技副職工作,分院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管理人員坐鎮,實地了解地方科技需求,協助進行科技對接和成果轉化。
目前,已經建成了丹東、鞍山、營口和本溪4個分中心,包括中國科學院大連科技創新園和沈陽科技創新園兩家科技創新園,中科院在遼寧已經建有6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沈陽分院積極支持遼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在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等5個特產產業基地共建了研發和綜合檢測平臺。
中國科學院已經在東北地區實施了“振興東北科技行動計劃”和“東北之春”人才培養計劃,支持東北發展。遼寧和山東是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的重點區域,2012年,沈陽分院將集中力量為區域發展服務,支持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中國科學報》 (2012-02-18 B3 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