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和甲殼動物學家劉瑞玉院士

 

7月16日,一位為祖國海洋科學事業奮斗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我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甲殼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在青島逝世,享年90歲。

8月中旬,記者來到青島市南海路7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追尋劉瑞玉院士的蹤跡,聽到了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第二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引領者

在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歷史上,有三次海水養殖浪潮席卷全國:第一次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以海帶為代表的海洋藻類養殖浪潮;第二次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對蝦為代表的海洋蝦類養殖浪潮;第三次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海灣扇貝為代表的貝類養殖浪潮。這三次浪潮,均發源自青島南海路7號。而劉瑞玉院士,正是第二次浪潮的引領者之一。

自1952年起,在童第周教授的倡導和建議下,劉瑞玉和發育生物學家吳尚懃每年春夏之交,通過海上調查、水族箱飼養晝夜觀察,首次掌握了對蝦生活史和繁殖特點。1986年,在劉瑞玉的建議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決定引進凡納濱對蝦(南美白對蝦)幼苗進行研究。通過多次實驗,該所在我國首次取得育苗和養殖的成果。伴隨著養殖技術體系的創建,我國對蝦養殖產量迅速上升,成功掀起了我國第二次海水養殖浪潮,創下中國對蝦養殖產量、出口量、育苗量三個世界第一。這一成果獲得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數十年來,劉瑞玉共發表論文200余篇、專著21部,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國際甲殼動物學會杰出研究貢獻獎等30余項。其中,代表著全世界甲殼動物學研究最高榮譽的“國際甲殼動物學會杰出研究貢獻獎”是終生成就獎,劉瑞玉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科學家。

 

“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

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劉瑞玉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盎钜惶炀鸵ぷ饕惶臁笔撬娜松裱?。

辦公室堆滿了各種文獻、書籍,劉瑞玉佝僂著身子,在一堆書中間埋頭工作,這是大家最常見到的情景。

有人說,劉瑞玉一直在跟時間賽跑。數十年來,他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即使在到了七八十歲高齡后,還經常在辦公室里加班到晚上八九點鐘,身邊的許多青年人都自嘆弗如。

自上世紀末開始,由于海洋生物分類學、甲殼動物學、海洋底棲生物生態學屬于基礎性研究工作,較為枯燥,也不容易申請課題,面臨著后備人才不足的窘境。劉瑞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拿出了本可以作為改善自己工作和生活補貼的院士基金,聘請了多名已經退休的海洋生物分類學專家,聯合指導年輕科學家和研究生。這年他87歲。

 

設獎勵基金獎掖后學

2012年5月24日,由于長期高負荷工作,90歲高齡的劉瑞玉累倒了,住院期間只要意識一恢復,他惦記的仍是科研。

6月,劉瑞玉的身體每況愈下,他拉著身邊工作人員的手,虛弱地說:“一定要告訴我,我還剩多少時間,我還有許多工作要安排?!?/P>

劉瑞玉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個藏于心底的夙愿使他坐臥難安:他決定捐出全部存款100萬元,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設立“劉瑞玉獎學金”,獎勵在海洋生物學領域成績優異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的學生。

6月14日,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會派專人來到青島,在劉瑞玉的病榻前舉行了捐贈簽約儀式。他在病床上用顫抖的手,在委托協議上莊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劉瑞玉”。

這一刻,劉瑞玉把他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海洋科學事業。在他65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祖國海洋科學事業發展鞠躬盡瘁、死而無憾”的神圣諾言。 (光明日報記者凌 翔)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