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1月17日電(記者王瑩)中科院金屬所楊柯研究員領導的生物材料研究團隊近兩年來在醫用金屬材料生物功能化方面陸續取得了系列含銅抗菌不銹鋼及相關植入產品、新型不銹鋼心血管支架材料等一系列新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部分已申請國家專利并將進入臨床應用。
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是指使醫用金屬材料在發揮其自身優異力學性能的同時,針對臨床應用目標,在金屬材料中添加某種具有生物醫學功能的特定金屬元素,利用金屬在體內發生腐蝕而造成的持續釋放現象,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額外發揮這一特定金屬元素的生物醫學功能,從而達到更佳的臨床醫療效果。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上提出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這一創新思想并取得系列成果,相關論文已在《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雜志上發表。
楊柯研究團隊研制成功的含銅抗菌不銹鋼作為外科植入物材料,具有強烈抑制細菌感染的生物醫學功能,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目前,研究團隊正在與國內相關生產企業合作開發具有抗感染功能的不銹鋼骨科、齒科植入物新產品,預計在2-3年內進入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研制成功的新型316L-Cu不銹鋼心血管支架材料,自身具有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的生物醫學功能,有望成為心血管支架用新一代不銹鋼植入材料。目前研究團隊與錦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等臨床醫院合作,正在進行相關的動物植入實驗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研究團隊還根據骨科植入材料需要與骨組織緊密結合的臨床需求,開發出新型317L-Cu不銹鋼,該材料可明顯提高其周圍骨組織的骨密度和骨量,提高與骨組織的結合力,可明顯促進早期成骨過程。
此外,研究團隊發現了生物可降解鎂基金屬的多種生物醫學功能,其具有獨特的防治局部骨質疏松、抑制細菌繁殖、殺滅惡性腫瘤細胞等多種生物醫學功能,在骨科等領域中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教授戴勀戎等專家表示,利用對人體有益金屬元素的適量釋放而實現醫用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是一項有創新意義、臨床應用價值和挑戰性的研究方向。具有治療功能的金屬材料投入臨床使用將使廣大患者從中受益,并提高我國相關醫療器械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