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創新驅動”戰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代表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投資驅動型到創新驅動型,這是個必然選擇。用新的技術來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結構調整這是“創新”;但更重要的是,作為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關鍵要有前瞻意識,用創新來引領未來,引領行業發展趨勢。比如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達,就要用國際視野,瞄準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和3D打印制造這些最前沿領域,否則幾年后很容易落伍。
包信和認為,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它是個系統工程,既有科技的,更有體制機制的、市場開拓的。我們要營造有利于創新、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學術環境和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創新理念從現在開始,從教育理念就要轉變,從孩子起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迷信、不盲信;而科研人員也要有自信,敢于在發達國家沒有涉足、剛剛起步的領域,干一番事業。具體到一個科研機構,要建立競爭擇優、公開公正的人才使用機制,讓優秀科研人員脫穎而出。
同時,創新是具有前瞻性的。這就要求,要從考評體系上、從激勵機制上更多調動和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比如基礎研究領域,要更注重科研人員論文質量而不是數量;技術應用研究,要引導科研人員更好為企業服務,做到產學研有機結合?,F在總體來說,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在提高,一是科研人員觀念在轉變在適應市場;二是企業更加注重知識產權,自主研發、技術需要增加??蒲袡C構和企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像沈陽分院所屬的大連化學物理所、沈陽金屬所、自動化所等,經費三分之二來自于企業的橫向項目。
建立創新驅動型發展方式,也需要企業轉變觀念?!皷|北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的困難和經濟轉型期財力問題,政府和企業對科研投入、對發展高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承接成果轉化的能力差。企業愿意拿的都是沒有風險、非常成熟科技項目。因此,科研成果在東北的轉化就顯得較為困難。而在東南沿海地方,政府和企業都主動出擊,認準了一項科技成果,有時甚至還不是很成熟,就千方百計挖過來,有些地區已經從簡單的引進項目轉變為引進團隊;而在東北則不然,雖然地方政府很重視成果轉化,但很少有企業主動來找科研人員要項目,科研人員不僅要實施‘交鑰匙’工程,最好還要幫把市場包裝好”這位科學家深有感觸地說,“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導致科技投入上的差異,最終也必然反映在科技對經濟發展驅動上的差異?!?
包信和強調,創新驅動、科技立國,最根本的是要從體制機制上,解決科技人員積極性的問題,這也是長期的激勵措施。要給企業和科技人員創造發展的條件,包括公平的市場環境、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更要尊重創新人才、發明者的勞動成果,承認其個人產權,允許其在創辦的企業中擁有一部分股權,為其帶來長期收益。讓科研人員真正富裕起來,讓社會眼紅。這樣科技人員才能最大地調動積極性,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