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過,中科院沈陽分院的各業務處室和研究員們就開始忙活起來,先是到阜新皮革產業基地調研,協助其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中出現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緊接著又到渤海裝備遼河重工有限公司考察企業需求、尋找合作切入點、洽談項目合作……
“中科院沈陽分院幫我們引進專家,建起了研發中心,讓我們的基地提升了檔次。 ”阜新氟化工基地的負責同志說。
如今,全省上下這種破除地域界限、部門壁壘,齊心協力抓科技創新的勢頭正逐漸形成。
“遼寧的科技創新能力較沿海發達省份差距不小,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來形容毫不為過。 ”省科技廳副巡視員焦明志形象地比喻。
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要擰成一股繩,地方政府、各廳局都應把科技創新當成分內事。
“現在科技工作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光靠科技部門抓科技創新已然遇到瓶頸,我們要想迎頭趕上,必須調動多個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種資源,打好科技創新的‘合力戰’。 ”焦明志說。
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一把手工程”,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攜手聯動,合力攻關。
在去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市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各有關部門要擔當責任,密切配合,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并且將科技創新工作細化為51條,落實到省直的16個廳局。
去年年底,由大連理工大學牽頭,沈陽工業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的“遼寧高端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的目標是通過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成為東北地區領先,并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裝備研發平臺。
省教育廳今年計劃將組建10個這樣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憑借產學研結合的強大后發優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同時省內各高校將創辦科技型企業200家以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以上。
資金是一直制約科技企業發展的難題,而有了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政策激勵,難事不再難。省中小企業廳今年對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每年給予每家100萬元的專項資金扶持;省金融辦將引導各地的工業產業集群、高新區設立“種子資金”,對資金規模達到3億元以上的給予1000萬元補助。同時省國稅、地稅部門將對省級大學科技園實行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
要真正形成科技創新合力,打破部門間的利益壁壘是當務之急。
為解決各地區、各部門各自為政、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時下,我省建立健全了一套科技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將科技創新工作納入績效評價和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本報記者/方亮 朱勤
詳見:http://epaper.lnd.com.cn/lnrb/20130326/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