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今天,“向陽紅09”船將載著“蛟龍號”駛向南海及東北太平洋,執行今年首個實驗性應用航次,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及資源勘探調查等科考研究。
  “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現任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崔維成介紹,“蛟龍號”本就是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勘探而研制的,如今到了真正用武之時。
  一方面,它能運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深海,在復雜海底進行機動、懸停、正確就位和定點坐坡等,有效執行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海洋地球環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學考察。
  另一方面,“蛟龍號”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并可獲取結核、水樣、沉積物、生物等樣品,還可通過攝像照相對多金屬結核覆蓋率、豐度等進行評價;它還能對多金屬硫化物熱液噴口進行溫度測量,采集熱液噴口周圍的水樣,并能保真儲存熱液水樣;能對鈷結殼資源勘查,利用潛鉆進行鉆芯取樣作業,測量鈷結殼礦床的覆蓋率和厚度等;可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檢測,完成其他深海探尋及打撈等復雜作業。
  “國際公海大洋海底礦藏開采原則是‘誰先發現,提出申請獲批準后,誰就擁有優先開采權’?!贝蘧S成說,而對于海底鈷結殼、熱液硫化物等資源,必須有載人潛水器的觀測實證,才可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優先開采權?!耙虼?,蛟龍號將為我國大洋科研、資源勘探開辟新天地?!?BR>  本次航行總共約110天,分三個航段:第一航段對我國南海深部進行考察,為期一個月,以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為主,主要考察冷泉生物、結殼資源,以及海底構造;第二航段以杭州海洋二所為主,主要考察我國在東北太平洋的錳結核優先開采區域,研究結果上報國際海底管理局;第三航段將在太平洋其他區域執行鈷結殼資源勘探。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后“蛟龍號”每年將有150天的海上作業時間。中國乃至全球科學家均可向國家海洋局下屬的深?;靥岢稣n題申請,由深?;貨Q定課題并排定航次、下潛作業。
  “蛟龍號”7000米載人潛水器是國家科技部立項、國家海洋局負責,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的一個項目,并會同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約100家中國國內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一系列技術難關,經過6年努力,完成載人潛水器本體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統研制和試驗母船改造,完成潛航員選拔和培訓,從而具備開展海上試驗的技術條件。上海市科委從項目開始就給予了配套經費的支持。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