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科學院在沈科研機構昨天(517號)舉辦第十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平日神秘的科學殿堂向普通市民敞開大門。親耳聆聽院士專家的科普講座,參觀國家實驗室,學習做植物標本,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慕名而來的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魅力。 

  請聽記者秦懿的報道: 

  (點擊:中科院公眾科學日) 

  周六一大早,市民顏女士就帶著九歲的小外孫來到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一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在沈科研機構“公眾科學日”活動再次開啟,為沈城市民奉上一道高層次的科普大餐: 

  [出錄音] 

  0091 

  ——因為這個是增長孩子的思維,看祖國的科學,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幫助。非常感謝科學院為廣大市民和小學生展示這么一個平臺。 

  ——您希望以后這樣的活動? 

  ——經常開,經常開。這樣開闊眼界呀,增長知識多好啊。 

  [錄音止] 

  科普大篷車開進了中科院,帶來二十多件互動式科普展品,渾南二小四年級學生劉思辰和她的小伙伴一件一件地試過去,在玩耍中學習著科學知識: 

  [出錄音] 

  0093 

  ——讓我試試這個,我這個還沒試著呢。 

  ——這次來感覺怎么樣? 

  ——很好玩。有很多東西,有很多科學的原理,別的地方都沒有這么好玩的東西,現在那些科學的原理都很顯然的在我們眼前。 

  [錄音止] 

  正當孩子們探索著這些科普展品中蘊含著的科學原理時,在他們身后的報告廳里,我國著名的物理海洋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敦欣以一場題為《海洋與氣候》的科普講座,在聽講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學生中掀起了頭腦風暴。講座結束后,這些高中生將胡院士團團圍住,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出錄音,壓混] 

  0103 

  ——院士您好,我想問一下。我聽說洋流是可以發電的,但是在發電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還有待解決,那么這個我們有什么解決的方法? 

  0104 

  ——胡院士我想問您一個小小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海里,大洋深處都有很多危險的事物,那么如果人類有一天想要住在海底,你覺得這個可能嗎? 

  [錄音止] 

  從如何利用洋流發電、能不能提取臺風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到是否能利用海洋學幫助搜尋馬航失聯客機,面對學生們的奇思妙想,胡院士耐心地一一給予解答: 

  [出院士錄音] 

  0110 

  這些孩子,思想很活躍,他敢于提這個有思考,這就很好。希望這些學生們將來能認識到海洋對于我們這個氣候的變化非常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海洋強國,后續要有人,希望他們能夠對海洋引起興趣,將來來搞海洋。 

  [錄音止] 

  始建于1954年的東北生物標本館,是目前東北地區標本保藏量最大、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生物標本館。一排排的標本柜里,收藏著五十多萬份各類植物標本,這讓省實驗中學高一學生寇宇宸大開眼界: 

  [出錄音] 

  0112 

  因為平時接觸不到這些東西,來到這才能看到這些標本,這些圖片,很珍貴的一次機會。 

  [錄音止] 

  中科院沈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告訴記者,17號當天,中科院在沈科研機構共開放了五個大型實驗室,舉辦了六場院士專家報告會。今年的公眾科學日活動持續兩天,期間將組織十二場院士和專家的科普報告,派出十五位青年科技專家走進沈陽市的中小學校園,為中小學生做科普報告,開展科普實踐活動: 

  [出馬越紅錄音] 

  0098 

  還是讓公眾更多的了解我們科學院,了解我們的科學家,也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大家的科學素養,給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今后我們會組織更多的專家覆蓋到我們沈陽市的中小學去、大學去,使受眾能得到更多的科普方面的教育。 

  [錄音止]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