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陸琦)7月4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乘“向陽紅09”船從福州馬尾出發,開啟西太平洋科考之旅。與以往不同,“蛟龍”號此次不再是孤身下潛,而是攜帶具有同樣工作深度能力、由潛航員操控的“龍珠”號微型無人潛水器,共同執行洋底世界的探索使命,進而開創我國載人潛水器與無人潛水器協同作業的新模式。
據了解,“龍珠”號微型無人潛水器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在“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的資助下自主研制,其長、寬、高均約0.4米,空氣中重量僅有40公斤,配有推進器,運動控制靈活方便,并且自帶攝像機,可進行水下觀察和錄像。
課題負責人、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李智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龍珠”號與“蛟龍”號通過一根細光纖相連,下潛時被安放在“蛟龍”號前側的采樣籃里,由潛航員在“蛟龍”號球體艙內對其進行遙控操作。
他同時表示,“龍珠”號與“蛟龍”號組成“子母式”協同作業模式。前者擴展了“蛟龍”號的觀測范圍,可替代“蛟龍”號在不便到達或狹小復雜的區域進行觀測。同時,“龍珠”號能從外圍拍攝“蛟龍”號的作業情況,可預先檢查“蛟龍”號在未知水域的坐底區域。需要時,也能進行“蛟龍”號推進器和外部故障的檢查。在緊急情況下,它還可觸發“蛟龍”號應急拋載機構,幫助脫離險境。此外,“龍珠”號對深海熱液等局部區域的精細觀測也具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蛟龍”將攜“龍珠”下潛》)
《中國科學報》 (2014-07-07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