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本報記者 王東亮

  波濤洶涌的南海。

  5月的一個清晨,在三亞灣與永興島之間海域,一個涂成醒目紅黃色、像飛機模樣的家伙,在母船船吊的幫助下,“噗”地一聲悄然入水,駛向蔚藍深處。

  “這是水下滑翔機,不用動力就能在水下自主航行1000多公里,最深可下潛1000米?!敝锌圃?a target="_blank" onmouseover_fckprotectedatt=" onmouseover='quot;tipBlogT.showBlogInfo(this,'http://renwu.hexun.com/rw_2541.shtml')'quot;"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俞建成說,這種60多公斤重的新型水下機器人系統,被公認為最有前景的海洋環境測量平臺。

  不帶推進裝置的水下滑翔機,是個優秀的大洋弄潮兒,下水沒多久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只有科研人員可以通過電腦合成地理坐標系統,按照預設運行程序判斷它的方位。

  “水下滑翔機,和我們日常出行乘坐的飛機外形基本相同,都有圓筒形的機身,兩側有符合力學原理、能提供升力的翼展,尾部還有能活動、用于控制運行方向的垂直尾翼?!庇峤ǔ烧f,不僅樣子相像,水下滑翔機的運行原理與滑翔機也基本相同,只不過水下滑翔機是利用水流而不是氣流來“飛行”。

  在黃色的機身內部,科研人員給它安裝了兩個最重要的運動部件—姿態調節裝置和浮力調節裝置。俞建成說,水下滑翔機正是依靠姿態調節裝置改變重心位置,依靠浮力運行,所以它在水中總是依曲線運動的,不能水平前進。

  科研人員在水下滑翔機的尾部插入了一個長長的桿狀衛星天線。通過天線,水下滑翔機可以借助衛星系統與“家長”保持通訊聯系,及時傳回數據、報告位置。不過,受限于總功率等因素,水下滑翔機在水下運行時還不能與外界實時聯系。

  俞建成告訴記者,水下滑翔機今年已經在南海完成了中期海上試驗和區域覆蓋試驗性應用,深度傳感器記錄的最大下潛深度突破1000米,累計完成225個1000米潛深的滑翔剖面觀測。

  專家告訴記者,搭載了各種傳感器的水下滑翔機可以大范圍地觀測和獲取海水的溫度、鹽度、濁度、葉綠素、含氧量及洋流變化等信息,對開發海洋資源、預防災害等都有重要作用。

  今年下半年起,首批5臺水下滑翔機將交付相關海洋研究部門。目前,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機能以0.5節的速度在水下航行兩個月,最大續航范圍可達1500公里。未來,科研人員將著力研發水下續航時間更長、下潛更深的水下滑翔機,在我國廣闊的海域開展科學觀測。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