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楊琪
丹東僅有一所地方大學,沒有國家及省部委研究機構,這里極度缺乏科研人才與技術,而迫于產業基礎和生存發展壓力,丹東又急需科技支撐。在過去3年里,中科院沈陽分院在與丹東市的院地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丹東市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計劃零的突破,獲得合同金額5200多萬元,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拔地而起,支撐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深秋的丹東,銀杏葉紛揚飄落,這座鴨綠江畔的城市有著同中國其他三、四線小城市一樣的悠閑節奏。不同的是,在小城的南部,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與遼寧省科技廳共建的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正在如出土的春筍一樣蓬勃生長,一片繁忙景象。
丹東奧龍射線儀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龍公司)的技術總監姜盛杰正和同事布置新辦公區,張羅著即將到來的掛牌儀式。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研究員欒宏偉的辦公室就在奧龍公司的樓下,不大的房間里堆著不少設備與資料,這是他與同事花了三個星期從大連化物所一點點搬過來的。在這里,他將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保健品。
丹東東信新材料有限公司里一排排由白云石、綠泥石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整齊地陳列著,煥然一新的辦公室和研發場所已投入使用。
丹東育成中心是沈陽分院院地合作中的一個項目。2011年春天,沈陽分院與丹東市政府續簽全面科技合作協議,進入“十二五”院市合作新階段,共建“中科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丹東中心”。雙方制定了合作路線圖,由沈陽分院派出專人到丹東直接組織開展院市合作工作。這三家企業也是院地合作結出的部分碩果。
“沈陽分院長期以來支持丹東科技事業。自丹東中心成立三年多來,在高端人才引進、搭建合作平臺、組織合作項目、集成攻關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丹東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钡|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繼巖對與中科院沈陽分院的合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思路清晰引智登高
在沈陽分院黨組書記王啟堯看來,院地合作是中科院作為國家科技隊伍貢獻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反哺人民支持的戰略事業,是中科院不可或缺的另一面向,也是分院存在價值的重要體現。他和科學家們始終在思考,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創新院地合作機制,讓科技的反哺更加深入和有效。
丹東,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國家戰略中急需科技力量支撐,中科院給這里送來了一場及時雨。
林玉英是沈陽分院派到丹東市的第一位科技副職人員。來到丹東后,她任丹東市科技局副局長一職,與丹東市政府部門共同組成丹東中心工作團隊?!斑@樣,我們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糊界面、打破分割;同化目標、共享業績’的深度膠著合作狀態?!绷钟裼⒏嬖V《中國科學報》記者,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真正繪制出“搭建合作平臺、引進人才團隊、轉移轉化成果、創造綜合效益”的完整合作路線圖。
來到丹東后,林玉英的“第一仗”便落在了如何聚集高端人才上,“因為凝聚起高端人才隊伍是開展院地合作的重要基礎?!钡|中心希望中科院學科領域和院士專家的特長能夠與丹東市企業的需求對接上。為此,他們發了上百封郵件,打了無數個電話,邀請來了36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加入“鴨綠江之友”院士專家聯誼會。
“令我們特別高興的是,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任這一聯誼會的名譽會長,包信和院士任會長?!睍r隔兩年,林玉英說起聯誼會成立時的盛況依然喜不自勝。如今,聯誼會已經發展到46位兩院院士、33位知名專家,他們同時被聘為丹東市政府發展咨詢顧問。
此外,為了滿足院地合作的系統性需要,丹東中心根據行業和企業技術特點,溝通中科院30多家研究所,建立起“丹東產學研合作專家庫”,首批邀聘55位專家入庫,之后根據項目發展,已有100多位專家與丹東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提綱挈領 “重大”做起
丹東市輕工業基礎雄厚,儀器儀表、精密加工等產業具有較高的研發能力和產品水平,具備與國外相關技術、產品競爭的能力。國內儀器儀表行業擁有這樣一個企業集群,不僅對丹東、遼寧乃至整個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丹東市政府和人民的共識。但長久起來,由于市場規模較小和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得到國家層面足夠的政策扶持,發展速度受限。
地方的需求,就是科學院的動力。丹東中心結合國家大力推動實施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的大背景,與多位相關院士、專家溝通,向科技部全面介紹丹東儀器儀表產業的發展情況,協助政府組織丹東地區相關單位積極申報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
表面看起來這些工作似乎都是順理成章、一氣呵成,其實不然。在這背后,丹東中心團隊多次陪同科技部領導和專家專程考察丹東企業,同時還積極作好遼寧省,特別是丹東市重大科學儀器領域產、學、研、用相關單位的協調和項目推薦工作。為了提升開展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的攻關能力,他們采取請院士幫助引薦院士的辦法,溝通相關院士團隊與丹東企業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同申報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計劃。
努力終于得到回報——2012年以來,丹東市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計劃5項,獲得國家經費支持近1.3億元,使丹東成為遼寧省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最多的地區。而自相關專項計劃實施以來,全國僅支持200項左右,遼寧省就有8個項目入選。這大大提升了丹東在全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丹東中心注重發揮中國科學院“思想庫”的作用,讓“思想庫”服務丹東的發展決策。圍繞區域發展方向和戰略布局,丹東中心協助市委市政府組織院士專家相繼開展了高層發展論壇、專項專題論證、院士專家訪談、征求建議意見函等系列活動,邀請院士專家為丹東的發展巡診把脈,建言獻策。
“許多院士專家針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丹東特色產業基礎和自然環境優勢、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態勢等提出了丹東城市和產業發展建議?!绷钟裼⒄f。
比如,專家建議丹東充分利用國家各類計劃資源條件,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進一步做強做大儀器儀表產業,拉長、細化產業鏈,凝聚高端人才,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擴大宣傳和管理效能,拓展產品領域,鞏固產業制高點地位;建議丹東放眼朝陽戰略新興產業,深入分析研究電子信息產業,培育發展汽車電子、儀器儀表電子、通信電子、新能源電子、小型飛機電力發動機等科技產業等。
高端智力長效釋放
現在的丹東,已經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儀器儀表、專通用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消費品產業和新型材料及礦產資源產業三大主導產業格局。因此,組織針對性較強的項目合作,通過項目引進人才與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拓展產業鏈和結構調整,成為丹東中心院地合作的重要靶標。
三年來,丹東中心組織中科院近30家研發單位與丹東4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項目60多項,正在開展或簽約合同、協議46項,實現合同金額2370萬元,一些項目已經對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拓展發揮了重要影響。
中科院過程所為鳳城翁泉溝硼鐵礦開展綠色化工新技術“亞熔鹽法硼酸鹽清潔生產技術和硼化工產品工程開發技術”,已經完成中試,提高硼轉化率90%以上,降低能耗30%以上。該所還為遼寧億龍公司開展用當地白云石、綠泥石等非金屬礦物資源替代鈦白粉的研究開發工作,幫助完成了育成中心億龍公司的功能規劃、設備選型和百噸級中試線的工藝設計。
中科院大化所深入寬甸農副產品企業開展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系列研發工作,對短梗五加果實、油菜峰花粉、玉竹等寬甸特產資源特效活性進行篩選、提取、分析及制備技術研究,已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為企業指明了產品發展方向。
中科院海洋所為東港市進行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新型海洋生物制劑促進水稻、草莓生長及提高品質研究、煤碼頭海水鋼樁腐蝕改造工程等項目,均取得良好階段性成果。
中科院地球所副所長楊長春帶領其幾十人的團隊免費為鳳城青城子礦區開展深部找礦野外勘探,從北京車載來大型勘探和分析儀器,不間斷工作60多日,完成物理測點4200個,發現明顯的巖漿巖成礦證據,為區域找礦指引出方向。
中科院化學所與金丸公司合作開展的“滾筒式納米材料直接制版機”已生產出10臺,分別送往《丹東日報》《遼寧日報》《營口日報》等多家出版社試用;雙方成立股份公司在丹東育成中心建立了納米數字制版技術中試基地,開展納米墨水、涂敷材料、納米版材的綜合實驗室建設和中試生產工作,將在丹東建立起納米印刷技術新興產業增長點。
中科院金屬所為遼寧五一八公司開展大型船用曲軸彎曲鐓鍛成型技術,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進行了成型難度較大的曲軸單拐實鍛試驗,取得了兩項發明專利,單拐實現減重13%,每根曲軸可節約成本2.5萬元,年產500根,可提高經濟效益1250萬元。
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為依托,丹東建立了儀器儀表基地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從遼寧省經信委爭取到支持資金1000萬元?!霸诹钟裼⒌壤蠋煹膸椭?,我們與沈陽自動化所‘聯姻’,他們為我們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技術支撐?!钡|通博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寒棣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中科院高能所的科研團隊承接的都是上億元的大課題,人家能看上我們這樣的小項目嗎?”面對這支“高大上”的合作隊伍,奧龍公司的姜盛杰曾經有過這樣的擔心。但很快,他的擔心被成功的喜悅所代替——他們與高能所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線陣探測器,已經實現了替代國外進口產品,打破了該領域目前被外國公司壟斷的局面。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4-11-17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