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偌大的車間,只有一名工程師。他輸入指令,機器人各司其職:取貨、搬運、裝配、檢測、成品入庫……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無人工廠里,正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同一時間,在加拿大通用汽車生產車間,一批移動機器人正在自動裝配汽車零部件;在臺灣IC裝備制造企業,潔凈機器人正在真空生產環境中傳送電子零件;在深圳證監局,服務機器人在大方得體地迎賓……

  這些功能各異的機器人,擁有同一個標簽——“新松。成立15年來,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新松公司,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孵化、成長、壯大,從機器人行業國際巨頭一心想放倒、吞并的小個子,到與世界500強共舞的大體量。如今,新松公司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領軍者。

  2007年,新松移動機器人成功納入通用汽車的全球采購平臺,出口至歐美13個發達國家,改寫我國機器人產品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2009年,在創業板發行上市,成為我國機器人第一股,市值位列全球機器人行業前三名;2013年,公司份額占國內機器人市場的10—15%;2014年,年產5000臺智能機器人的數字化工廠投產。2014年新松研發的重載雙移動機器人系統全球首創,能讓兩個40噸的重載移動機器人協同工作,搬運80噸重貨物。在移動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做到了全球最大。

  新松已經是全球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機器人銷往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新松不僅在國內要成為領軍企業,在國際上也要進入一流企業行列。公司總裁曲道奎說。

  新松機器人:叫響中國智造

  沈陽市渾南新區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里,焊接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搬運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這里有全球最齊全的機器人種類。

  這些機器人從沈陽出發,昂首走向全球。通用汽車將新松移動機器人納入全球采購平臺,瑞典沃爾沃公司放棄機器人行業老大ABB,選擇了新松公司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

  新松不走低價低端路線,我們的高端機器人和進口機器人價格持平。公司總裁曲道奎頗為自信。

  新松的底氣與自信何在?

  用創新贏得尊重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被譽為我國機器人事業的搖籃,新松公司在這里孵化、成長、創業。

  “2000年成立時新松僅有40人。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社會資源,就是靠研發、靠技術、靠實力。曲道奎說,創新是主動選擇,也是逼出來的。

  從做課題做項目,到做實業做市場,新松人當初也曾拔劍四顧心茫然。只懂技術,市場公關、打通人脈、盤活資源,全都不懂。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回憶。

  沒有資源,企業怎么活下去,第一桶金如何來?徐方兩手一攤,兩膝一攏,做出守株待兔的樣子。最初的活計都是別人做不了、不愿做的項目。

  啃別人不愛啃的骨頭。國內第一條汽車自動化生產線合同采購的是國外機械手,合作進行到一半,外方撒手撂了挑子。新松接過沒人愿接手的爛攤子,技術人員齊上陣逐一攻關,成功拿下,在業內一炮打響,后續訂單接踵而至。

  做別人拿不下的卡脖子項目。當前,我國制造業差距和發達國家越來越小,然而還有一個卡脖子環節——芯片。而生產芯片所用真空機器人一項,就死死卡住了我國半導體設備制造行業的脖子。十一五期間,新松承擔重大攻關項目真空機械手成功填補國內空白。之后相繼開發出潔凈鍍膜機械手、潔凈搬運機械手、潔凈物流自動輸送設備等產品,拿出了全套交鑰匙工程。作為潔凈機器人領域國內唯一供應商,新松為半導體、LED、光伏、醫藥、金融等行業,提供了具有中國話語權的解決方案。

  研發走在市場前面

  10年來,勞動力用工成本幾倍增長,而機器人綜合價格下降一半以上,機器人國內市場需求連續幾年增長50%。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新松公司制定了技術創業,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發展戰略,即抓住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兩方面,生產制造則和其他企業合作進行。機器人產品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難度比其他行業更大。徐方說,國際上前沿期刊論文報道的、國內外展會展出的、客戶需求的……都是研發目標。

  研發必須走在市場前面。智能移動機器人事業部市場總監王玉鵬感受頗深。2010年新松獲悉國外出現了不用電池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就立刻投入研發。兩年后,非接觸供電機器人通過內部測試,隨即得到廣泛應用。除混合式充電技術外,新松還研發出電磁導航、激光導航等多種導航方式,不僅實現了批量出口,還拿下95%國內市場份額,首次在高端制造領域對進口品牌形成擠出效應。

  目前,新松公司有工業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5大類、70余種機器人產品,擁有600多項國家專利,取得10項軟件產品著作權,制定了5項國家標準和幾十項企業標準。

  新松機器人很多零部件都是進口的,這是不少人質疑的一點。殊不知,這正是新松的主動選擇:對自己不擅長的硬件制造環節,新松果斷整合全球資源,向國內外配套企業轉移。企業牢牢把研發和銷售抓在手里,利潤最低的制造環節能轉移就轉移。在一個年銷售收入過15億元的企業,一線生產工人只有200多人。

  人才和投入是創新的基礎。新松公司早在2002年就形成以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各研發事業部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結成的產學研聯盟為平臺的三層科技創新體系。技術人員占企業總人數接近80%,每年研發投入占公司總體銷售額12%以上,在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遙遙領先。

  引領智能制造新趨勢

  在新松智能制造車間,一臺臺無人駕駛的移動機器人在地面上自由穿梭,自動避開障礙搬運物品。自從移動機器人系統在沈陽金杯汽車公司首次投入使用后,新松強勢切入這一領域,不斷開發新產品,如今已占領國內市場九成以上份額。

  曲道奎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機器人。以汽車為例,全人工生產一輛汽車,需要117名熟練工人耗費3天時間,合格率僅為60%;用機器人,僅需要1小時,3個普通人工,合格率100%。目前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服務于國民經濟52個行業種類,應用領域從汽車、電子等高端行業擴展到金屬加工、衛浴五金、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

  如何趕上快速更新的市場節拍,滿足多種多樣的個性化需求?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始終伴隨新松。

  在沈陽,面向工業機器人,新松公司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成立機器人高端研究院。在上海,聚焦服務類機器人,與上海交大、上??萍即髮W等單位建立機器人技術研究院,不僅要成為高技術公司,還要成為平臺公司。在中國科學院內部,形成以新松為平臺的機器人技術戰略聯盟,從而打通創新鏈。

  20149月,新松推出數字化智能工廠,數字化生產線年產能達到5000臺。在這里集成了新松公司生產的移動機器人、堆垛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等各類系列產品,可實現物料自動搬運、柔性物料傳輸、零部件自動清洗、自動化裝配等一系列功能。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標志著新松真正將機器人、智能設備和信息技術三者無縫隙融合。

  僅僅兩個月,新松就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工廠的市場拷貝,成功進入壓力容器、真空執行器市場,在山東、江蘇等地,新松為客戶打造的數字化智能工廠涵蓋了生產物流管理、物料管理、智能倉儲管理、智能控制系統、監控調度系統等多個領域。本報沈陽51日電 (記者何勇)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