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三亞12月16日電(記者楊維漢)16日上午,海南三亞港口,汽笛長鳴?!跋蜿柤t10”船首次深海遠航,搭載著“潛龍一號”“潛龍二號”無人潛水器,奔赴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40航次科學考察任務。面對波濤洶涌的印度洋,我們的科考船和潛水器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科學家們向記者展現了應對挑戰的“底氣”。
【“向陽紅10”船:13000海里“處女航”】
?。磦€航段、170天、13000海里航程,此次科考首席科學家陶春輝認為,這對“向陽紅10”船的遠程“處女航”來說是個重大考驗。182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50名遠洋船員為這次科考成功“保駕護航”。
首航很關鍵。
“向陽紅10”船是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與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科考船。此船系4500噸級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2014年1月正式建成,同年3月底正式編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行列。
專家介紹,“向陽紅10”船具備開展近海、大洋和深海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氣象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國家海洋科學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試驗平臺。
任務很艱巨。
海底“黑煙囪”——海底熱液區中的熱液硫化物是一種海底礦藏。它的成因在于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遇到熔巖被加熱,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銀、銅、鋅、鉛等金屬后又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到附近海底,像“煙囪”的形狀堆積起來,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黑煙囪”。這次科考主要就是勘查這些海底“黑煙囪”。
陶春輝介紹,按照中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在西南印度洋對金屬硫化物進行合同區勘探,兼顧環境基線和生物多樣性等調查??瓶即瑢⒃谖髂嫌《妊蟮模玻眰€區塊進行多金屬硫化物礦化異常調查,并獲取國際海底管理局要求的環境基線資料及獲取生物基因樣品。
【“潛龍”入海:成為科考利器】
在幾千米深的海底進行勘探,如何聽見、看見、提取樣品?這是個技術難題。這次“向陽紅10”船搭載的“潛龍”就是科考利器?!皾擙堃惶枴薄皾擙埗枴眱刹看笊疃人聼o人潛水器將在科考中大顯身手。
中國深潛有“三條龍”——蛟龍、潛龍、海龍。
“‘蛟龍號’大名鼎鼎,可以載人潛入海底7000多米。潛龍、海龍都是無人潛水器,其中海龍是有纜繩控制的,視頻可以傳輸上來,技術人員進行操控。而潛龍是沒有纜繩控制的,就是無人潛水器放下去,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完成海底作業?!敝袊笱髤f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用通俗的語言,簡單解釋了“三條龍”的區別。
來自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健是“潛龍一號”課題負責人,也是“潛龍二號”總設計師。他介紹,“潛龍一號”屬于6000米級的實用型自治水下機器人。長4.6米、直徑0.8米、重1500公斤,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能在水下續航24小時,可以精細探測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水文參數和測定海底多金屬結核豐度。
“潛龍一號”于2011年11月啟動研制;2013年3月和5月通過湖上試驗和海上試驗,累計下潛7次,最大下潛深度4159米;2013年10月,執行了首次應用任務,標志著中國深海資源勘查裝備實用化改造取得重大進展。
“潛龍二號”是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能進行海底照相、微地形地貌測量、熱液異常探測。劉健說:“二號是在一號的基礎上,針對多金屬硫化物探測的不同需求研制的。二號的避碰能力、機動性、三維地形地貌快速成圖能力等方面都顯著增強。這次主要用于完成熱液活動區的海上試驗,同時開展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的試驗性應用?!?/p>
【“潛龍”將改變我國海洋調查模式】
兩條“潛龍”即將入海。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李家彪看來,這將是一次我國海洋調查模式的重大變化。他說,“目前的模式基本是大規模的多艘大船進行海洋調查,未來要逐漸轉變為一艘大船支撐多個水下無人深潛器進行調查?!?/p>
“這次科考就是‘向陽紅10’船搭載‘潛龍一號’‘潛龍二號’兩個潛水器,進行一艘大船支撐兩個潛水器的嘗試,以后還可以發展到一艘母船支撐四、五個潛水器,提高效率、節約資源?!崩罴冶胝f,“現在美國已經提出了這種調查模式,中國正在努力嘗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