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圖片由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提供
“潛龍二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無人無纜潛水器,實現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細地形地貌快速成圖,成功發現多處熱液異常點,并獲得了洋中脊進海底高分辨率照片300多張,取得我國大洋熱液探測的重大突破,為我國硫化物礦區的評估、進一步探測及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3月22日,“潛龍二號”水下機器人設計團隊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潛龍二號”的前世今生。
姓名:“潛龍二號”無人無纜潛水器
全名: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
原籍: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
體重:1.5噸
本領:集成熱液異常探測、微地形地貌測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測等技術,用于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勘探作業。
單次下潛最長探測時間:32小時13分鐘
最大航行深度:超過3200米
愿望:希望每年都能出海
“潛龍二號”將返回沈陽休整
“潛龍二號”總設計師、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劉健介紹,“潛龍二號”是“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的課題之一。其總體目標為,自主研制出一套4500米級的AUV系統,以此為平臺,集成熱液異常探測、微地形地貌測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測等技術,形成一套實用化的深海探測系統,用于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勘探作業。
該課題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負責,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為技術總體單位,聯合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制。
據悉,“潛龍二號”將于四五月份返回沈陽,進行維護保養。
試驗性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3月4日,隨著“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完成最后一個潛次,中國大洋第40航次“潛龍二號”的試驗性應用圓滿結束。本次海上作業分為驗收試驗和試驗性應用兩個階段。
在第一航段的驗收試驗中,潛水器共8次下潛,完成了驗收試驗規定的所有考核項目,同時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績: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UV進行洋中脊熱液區大洋探測任務,獲得了斷橋、龍旂、玉皇熱液區的近海底精細三維地形地貌數據和磁力數據,同時發現斷橋、龍旂熱液區多處熱液異常點,獲得洋中脊近海底高分辨率照片,取得我國大洋熱液探測的重大突破。
創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之最
在第二航段的驗收應用中,“潛龍二號”在8個潛次的任務中,完成了7個長航程探測任務,累計航程近700公里,探測面積達218平方公里。其中,單次下潛最長探測時間達到32小時13分鐘,最大航行深度超過3200米。本航段“潛龍二號”連續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也創下了我國深海AUV之最。
副總設計師趙宏宇介紹:試驗中“潛龍二號”獲得洋中脊近海底高分辨率照片300多張,成功拍攝到多張含有硫化物、玄武巖、貝殼及魚蝦生物。
“‘潛龍二號’的目標是探測海底資源,為國家未來開采做準備?!笨傇O計師劉健告訴記者。
沈陽日報、沈陽網記者 封葑 宇波制圖
?。ㄔd于《沈陽日報》 2016-03-23 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