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海灣里的海洋牧場
■本報記者 沈春蕾
2012年8月,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簽訂了“萊州灣海洋牧場建設關鍵設施與技術集成及示范”項目合作協議,全面啟動萊州灣海洋牧場的建設工作。
日前,該項目負責人、海洋所副所長楊紅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與企業的合作,不僅實現了研究所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還幫助企業實現了現代海洋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p>
靠海吃海
萊州有豐富的鹵水資源,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資方山東誠源集團也藉此優勢做鹽業起家。除了鹵水資源,萊州灣水生生物資源也很豐富,是黃渤海主要漁業生物的產卵場和棲息地,素有“黃金海灣”之稱。
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及不科學的養殖方式,導致萊州灣海域生態環境被破壞,萊州灣水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坝捎跐O獲量急劇下降,當地漁民不得不將船轉賣做起了其他買賣?!鄙綎|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闞仁濤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闞仁濤介紹,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旨在維持和修復萊州灣生態環境,使萊州灣可持續發展,讓當地漁民可以繼續“靠海吃?!?。
據悉,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造礁面積4.6萬畝,投放船體礁112艘,投放海參苗、牡蠣苗、扇貝苗、文蛤苗、魁蚶苗等91萬公斤,其中海參苗78.5萬公斤。公司主營產品“華島”牌海參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產地”認證,獲準授權使用“膠東刺參”商標。公司也成為山東省膠東刺參質量保障聯盟示范基地、山東省綜合漁業示范園區。
科技支撐
楊紅生告訴記者,海洋牧場是一個新型的增養殖漁業系統,即在某一海域內,建設適應水產資源生態的人工生息場,采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的方法,將生物種苗經過中間育成或人工馴化后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產力和微量投餌育成,并采用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和環境監控技術對其進行科學管理,使其資源量持續增長,有計劃且高效率地進行漁獲。
然而,建設海洋牧場需要一整套系統化的漁業設施和管理體制,如人造上升流、人工種苗孵化、自動投餌機、氣泡幕、超聲波控制器、環境監測站、水下監視系統、資源管理系統等。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做鹽業的,對于生態環境及海洋牧場建設缺乏科技支撐和經驗。
“最初,我們在電視上了解到海洋所楊紅生研究員長期從事養殖生態學、生態免疫學和養殖環境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研發并建立了重要海水經濟動物的多元生態高效增養殖新技術、典型海灣受損生境和生物資源修復技術?!标R仁濤告訴記者,“于是我們公司技術團隊多次登門拜訪楊所長,就萊州灣的生境破壞情況和現狀以及萊州灣海洋牧場科學規劃及建設方面進行了探討?!?/p>
為了加強與海洋研究所的合作,2013年,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海洋所聯合建立了山東海洋牧場工程與技術研究院。研究院致力于海洋牧場關鍵原理、設施、技術的自主創新和集成示范,給公司科學發展、海洋開發及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這是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海洋牧場研究方向的科研機構?!标R仁濤指出,在合作方式上,我們公司提供場地及部分資金、設備,海洋所主要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協助我們培養了大批技術人員。
共同利益
海洋牧場建設是由掠奪性開發海洋資源的傳統漁業向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的現代漁業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同時有效地解決漁業資源數量與質量問題,是漁業增長方式轉變到當前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
當年,“萊州灣海洋牧場建設關鍵設施與技術集成及示范”建設項目被列為2013年山東省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50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煙臺市2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闞仁濤稱,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海洋所的主要合作方向是海洋牧場的關鍵設施與技術等,比如多種人工魚礁的應用及評估技術、脈紅螺等多種品種的工廠化繁育技術以及海洋牧場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等。
“我雖然不是專業從事科研工作,但在與海洋所合作的過程中,參與了一些科研項目的協調工作,并與多位科研工作者共事?!标R仁濤表示,“我敬重他們對待科研嚴謹、求實的態度。
企業的創新動力主要來自激烈的市場競爭,希望通過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生產力,來提高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競爭力,以更好地滿足或引導市場需求;而科研工作的創新動力則是瞄準國際科技前沿、適應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則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關鍵和核心技術。
闞仁濤發現,雖然企業與科研實際存在這樣的差異,但是在海洋牧場建設工作上,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所出發點是相同的,都是為了維持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建立可持續的海洋發展模式,推動全省乃至全國由資源掠奪型的傳統漁業向可持續的現代漁業轉型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