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可豐長效緩釋肥示范田
華錦集團緩釋尿素投產
長效肥與普通施肥對照試驗田
(記者 沈春蕾)穩定性肥料以其氮肥長效和高效的特點及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的優勢,深受農民歡迎,也成為新型緩控釋肥料家族中推廣最久、使用面積最大、肥料銷量最多的新型肥料。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勞動力也在迅速向城市轉移,“誰來種地”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土地向大戶集中,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傳統的多次追肥施肥模式難以在大田作物上實現。
“目前中國的肥料施用面臨四大問題,即用量過大、區域不均衡、產品結構不合理以及有機肥利用程度不高,研發和推廣新型高效穩定性肥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問題?!?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生態所)研究員武志杰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發達國家的肥料用量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頂峰后逐漸減少,我國在面臨較大環境壓力的情況下也需要在減少肥料用量的同時,提質增效?!?/p>
6月16日至7月9日,沈陽生態所肥料中心研究員孫毅帶領17的科技示范小分隊,在東北三省兵分兩路,為當地農民現場展示了中科新型穩定性肥料的良好效果。
三代科學家潛心研發
沈陽生態所研究員石元亮告訴記者:“30多年來,我國在糧食生產上的用工量投入越來越少。以全國水稻、小麥和玉米這三種主要糧食作物為例,平均每畝用工由1978年的33.3天減少至2011年的6.79天,33年間減少了近80%?!?/p>
沈陽生態所研究員盧宗云向記者例舉了幾組數據,近年來我國化肥施用量每年增長2.8%,2011年化肥施用量為5704萬噸,2014年約為6000萬噸。2014年我國農田(按耕地1.22億公頃和園地1302.7萬公頃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445公斤;按作物總播種面積(農作物面積1.53億公頃和園地1296.7萬公頃),每公頃化肥施用量358公斤。
針對我國化肥生產和使用中存在的投入大、肥效期短、利用率低,并造成大氣和地下水體污染等重大問題,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歷時30多年,經過三代科學家的潛心工作,先后研制開發出長效尿素、長效碳銨、穩定性復合肥添加劑、穩定性氮肥增效劑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穩定性肥料產品,開創了穩定性肥料產業化先河。
沈陽生態所研發的穩定性肥料技術先后獲得中國科學院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2012年,從事研發的科研團隊獲得農業部創新團隊稱號。
新型肥料市場主力軍
武志杰是第三代從事穩定性肥料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他指出,穩定性肥料具有肥效期長,一次性施肥免追肥,養分利用率高等特點。穩定性肥料比普通肥料可減少氨、氧化亞氮揮發與排放達43%~64.7%,提高氮素利用率8~12個百分點,提高肥料磷有效率28%,在不減產的前提下可降低肥料投入20%~30%,每噸僅增加成本60~70元。
盧宗云說:“穩定性肥料以其氮肥長效和高效的特點及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的優勢,深受農民歡迎,也成為新型緩控釋肥料家族中推廣最久、使用面積最大、肥料銷量最多的新型肥料?!狈€定性肥料主要應用作物為玉米(占80%以上),其次為水稻、小麥以及果樹。
來自沈陽生態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穩定性肥料總銷售量約為140萬噸左右,其中近120萬噸采用了沈陽生態所提供的技術成果(肥料添加劑)。其中,東北市場穩定性肥料的銷量約占全國穩定性肥料市場的60%,西南市場約占20%,此外中原夏玉米和西北地區的地膜玉米也擁有巨大的推廣前景。
盧宗云稱,目前,有山東施可豐化工、黑龍江倍豐農資、昆明農家樂復合肥、河北中嘉化肥、中鹽安徽紅四方化工、湖北祥云化工、山東魯西化工、江西開門子化工等28家大中型企業采用此項技術,形成一批新型肥料行業知名品牌,如:“施可豐”穩定肥、“倍豐2006”免追肥、“農家樂”長效肥等,年產量可達140萬噸,并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推廣使用面積較大的地區是東北三省、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和重慶、廣西和中原地區的山東、河北和江蘇、河南?!?/p>
呼吁納入國家推廣體系
為了更好地引導穩定性肥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10年,由沈陽生態研究所發起,國內68家穩定性肥料企業與科研院所等聯合成立了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肥料登記、國家標準制定、市場監管等方面發揮引導作用。
2011年,聯盟發布了《穩定性肥料》行業標準,其國家標準也已于2015年1月通過全國肥料標委會的審定,這項工作促進了市場的健康發展。石元亮介紹了聯盟的發展情況,并補充道:“目前,我國穩定性肥料技術產品已占全國緩控釋肥市場的85%以上,年總產量已達世界產量的1/3,居世界第一?!?/p>
現在,穩定性肥料國家標準已經通過了標委會的審核,武志杰、石元亮和盧宗云三位研究員一致認為應該盡快發布實施,并表示有了標準才能為執法部門提供管理的依據,否則,就會出現監管缺位,假冒盛行,嚴重影響產業的健康成長。此外,還需要加強市場監管,優勝劣汰是淘汰過剩劣質產能促進產業升級的好辦法,如果市場監管不到位假冒橫行,就可能是優汰劣勝。
化肥使用實現“零增長”就需要有好肥料和好的使用方法做支撐,在目前的新型肥料中,穩定性肥料是世界公認的可普遍用于大田作物的新型肥料。武志杰、石元亮和盧宗云希望國家可以將穩定性肥料納入新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促進這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位研究員還根據多年的工作發現,我國氮肥行業受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困擾,亟須產業升級、產品差異化。與此同時,穩定性肥料技術有其與氮肥企業嫁接工藝簡單和成本低優勢,但由于氮肥企業體制、認識和營銷思路老化等問題對新型肥料認識不足,如果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進行聯合攻關,會讓更多企業采用穩定性肥料。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6-07-18 第6版 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