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如果把科技創新活動全過程比喻為一場接力賽,那么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就是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棒??萍寂c經濟結合的“最后一公里”,直接決定了科技創新活動的績效。

  近年來,我省科技部門按照政府搭臺、市場主導、供需結合、精準對接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緊扣重大需求,強化省市聯動,積極增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的有效供給,統籌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類創新平臺與載體,充分發揮金融、中介作用,利用好“線上+線下”資源,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政策包”有效供給激發轉化動力 

  一段時間里,遼寧科技成果轉化被指“墻里開花墻外紅”。對此,我省科技部門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要做的不是在科技成果外流時進行行政干預,而是要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笔】萍紡d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治理結構,憑借環境來留住人才和科技成果。

  2014年以來,我省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意見》等16個政策性文件,省人大常委會對《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進行了修訂,在國內率先出臺了《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優異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為科技成果轉化“能人”開辟了“綠色通道”。

  用足、用好國家及省里出臺的系列科技創新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效應。

  省科技廳會同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等部門,選擇16家省屬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試點,在企業股權分紅激勵、橫向課題經費管理、擴大高校院所自主權等重點政策上予以突破。

  作為政策試點單位之一,省農科院已經嘗到了甜頭。

  2016年9月,省農科院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管理辦法。提出成果轉化所得的80%可以用于獎勵研發團隊和突出貢獻人員,打破了科研團隊不能自己“分蛋糕”的規定。

  在政策的激勵下,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與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合同,轉讓玉米新品種遼單588,轉移所得的80%全部用于獎勵,其中純科研人員不少于50%。

  “短短幾個月,我們院下屬單位有6個團隊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共計1000余萬元,極大地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笔∞r科院科技處處長張余仁表示,不僅如此,成果轉化貢獻已經成為人員晉升的權重項,晉升、評職稱不再論資排輩??蒲腥藛T得到了實惠,成果實現了轉化,院所留住了人才,這才是真正的“共贏”。

  一時間,集成的科技創新“政策包”,讓政策紅利充分釋放,最大限度地激發出我省各類創新主體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和動力。

    轉化服務平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正月還沒過,坐落在康平縣的沈陽華泰塑業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已經拿著企業正在研發的新產品,來到康平縣開發區的檢測中心做檢測。

  “自從葛教授幫我們搭建了研發平臺,在園區里就能做一些抗壓、抗老化的試驗和檢測,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去沈陽,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生產研發?!彪m然研發平臺已搭建一年多,公司總經理易會杰的話語中依舊透著興奮。

  易會杰說的葛教授是沈陽化工大學的葛鐵軍教授。2013年,葛鐵軍到康平縣掛職科技副縣長。了解到康平塑編產業集群沒有一個研發檢測平臺,他用兩年的時間,圍繞百余家塑編小微企業的需求,在園區建立了1000多平方米具有省級檢驗資質的研發檢測中心,配備了先進的塑編加工、成型、檢測、分析等方面的設備。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成果轉化,更要著眼長遠,用科技提升產業的發展后勁?!彪m已回到學校工作、但至今仍擔任該平臺技術負責人的葛鐵軍表示。

  和康平縣塑編產業相似,法庫縣的陶瓷產業集群也得到了省輕工科學研究院的大力扶持,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早在2008年,省輕工科學研究院就在遼寧法庫經濟開發區成立了陶瓷工程產業的研發中心,主要從事材料檢測、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等工作。這兩年,他們還聯合多家省內高校及企業,組建了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了多項科技成果就地產業化。

  遼寧利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由科技成果產業化催生的企業?!拔覀兊募夹g是利用陶瓷企業排放的陶瓷拋光廢渣為主料,生產新型綠色發泡陶瓷,2016年已經在深圳、大連等城市做了示范項目,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笨偨浝眈R立軍介紹,今年公司銷售額保守估計也能增長一兩倍。

  通過積極推進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各市建立技術轉移中心、聯合研發平臺、技術創新中心,區域產業需求和企業技術需求得到了有效對接,促進了大批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2016年,我省又新批準組建了38個產業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全省三類平臺總數達到128個。目前,依托平臺累計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500余個。

  “我省已經形成了覆蓋省、市、縣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專員體系,建立了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已篩選入庫項目1061個?!笔】萍紡d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省科技成果轉化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各項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優化,力爭打造不落幕的網上對接會。

    科技成果更多“落”在遼沈大地 

  如今的遼寧,正有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落地生根。

  “我們引進了大連理工大學的國家863項目‘復雜零部件及模具制造’3D打印科技成果,研制出大尺寸鑄造砂型高效3D打印裝備,軟硬件體系和成型方法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我國移動式激光3D打印技術的空白?!卑吧缴h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斌武告訴記者。

  為了讓優勢資源得到有效發揮,我省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扎實推進院地、校地合作。僅“十二五”期間,“兩院十?!痹谶|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就達1700余項。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可視化熱加工技術”,在遼寧實現了產業化應用。他們與鞍鋼重機、大連重工、福鞍重工等我省企業合作,突破了大型水輪機轉輪、大型船用曲軸等重大裝備核心零部件的關鍵制備技術。在金屬所的幫助下,沈陽黎明、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的鑄造工藝得到了優化,產品合格率平均提高5%。

  經過4年的建設,中科院丹東育成中心初具規模。育成中心先后引進15個項目入駐,目前已有3家企業成功實現產業化,形成了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PVDC熱收縮復合膜、防雨面料、油菜蜂花粉等3個新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育成中心入駐項目共申請專利63項,實現銷售收入9284.2萬元。

  “十二五”以來,中科院與我省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422項,合同額3.98億元,幫助企業新增銷售收入507.7億元。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達70%以上。2016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40.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

  如今,通過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我省已成功開發出國內首套應用于集成電路生產線的IC裝備機械手等一批重大產品。沈陽機床成功開發出具有智能、互聯特征的i5智能控制系統。大連理工大學、高佳化工等單位多項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助力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飛天。沈陽新松機器人、東軟集團、大連光洋、鞍山聚龍、鞍山榮信、遼寧奧克等一大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在各領域嶄露頭角。

  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后一公里”,以創新驅動發展,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遼寧正在實現振興發展的路上奮進前行。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