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記者 李大慶  發布時間:2017-03-20

  來源:科技日報

  3月1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陜西延長集團在京宣布,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陜西延長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范項目已打通全流程,生產出合格的無水乙醇,目前該裝置已平穩運行兩個月。這是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化技術應用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煤炭清潔化利用以及緩解大氣污染等具有重大意義。

  乙醇(酒精)是優質清潔燃料 

  乙醇就是酒精。它可以勾兌白酒、醫用消毒。在工業上,它既可用作清漆、化妝品、油墨、脫漆劑的溶劑,也可作農藥、橡膠、塑料、人造纖維、洗滌劑的制造原料。其實,乙醇最大用處是作為汽油添加劑,全世界66%的乙醇都作為燃料乙醇添加到汽油中。中科院大化所副所長劉中民院士說,添加了乙醇的汽油,增加了含氧量,汽油燃燒更充分,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顆粒物、氮氧化合物及苯系有害物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大幅降低,綜合排放量降低1/3 以上。

  用糧食是可以生產乙醇的。但為防止威脅糧食安全,我國以糧為基礎的燃料乙醇并沒有放開發展。2006年國家更是收回了燃料乙醇項目審批權。

  “目前世界各國乙醇生產的主要方式依然是發酵法?!眲⒅忻裾f,美國以玉米作原料年產燃料乙醇4424萬噸,巴西以蔗糖作原料年產2128萬噸,而我國主要以陳化糧為原料年產燃料乙醇僅250萬噸?;趪?,生產非糧燃料乙醇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必須發揮我國的煤炭資源優勢。

  技術路線獨特 

  長期以來,利用化石資源生產乙醇一直是全世界的追求。我國亟須開發煤基的燃料乙醇生產成套技術。國外沒有先例,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乙醇是一項世界性的挑戰。

  經過多年研究,中科院大化所提出了以煤基合成氣為原料,經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合成乙醇的工藝路線,采用非貴金屬催化劑,可以直接生產無水乙醇。這是一條獨特的環境友好型新技術路線。

  2010年,大化所開始了實驗室小試、中試,通過大量的創新研究和攻關,成功開發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分子篩羰基化催化劑,在二甲醚羰基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委托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對該項目中試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技術指標先進、應用性強,與國際同類技術相比,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被列入國家能源局《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

  2014年大連化物所與延長石油啟動了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范項目,去年底裝置聯動試車,今年年初產出了合格的無水乙醇,純度達到99.71%。

  社會效益顯著 

  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示范項目的成功,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乙醇能替代汽油,降低排放。中科院副院長張濤院士認為,這個項目的成功使我國大范圍推廣乙醇汽油成為可能,尤其是在中西部煤炭資源豐富而糧食資源有限的地區。事實上,陜西延長集團又完成了50萬噸工業化裝置的可行性研究,而新疆天業集團也準備建立百萬噸級煤基乙醇裝置。

  劉中民院士說,目前國內甲醇工廠的開工率只有58%,此項乙醇技術在工藝上和甲醇合成具有一定的共性。因而“這項技術可以將現有大量過剩的甲醇廠改造成乙醇工廠,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釋放產能?!?/p>

  以下是該媒體報道地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3/20/content_365386.htm?div=-1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