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王琦報道 不用遙控器,通過做出各種手勢,就能操控無人機在空中飛行……在本屆公眾科學開放日上,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最新研發的人機協作的智能無人機系統首次亮相。未來,對于無人機的操控將不再復雜,更加自然化。
昨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沈科研機構公眾科學日啟動儀式在中科院沈陽生態所舉行。本屆公眾科學日的最大亮點就是,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的一些最新研發成果首次亮相。其中,曾參與過抗震救災的地震應急搜索可變形機器人、廢墟環境自適應生命探測機器人和人機協作的智能無人機最受關注。
現場演示人員戴上橙色膠皮手套,做演示前的調整。當演示人員將手抬高,無人機也隨之升高,降低時,無人機也隨之降低。隨后,演示人員通過其他手勢,為觀眾帶來飛行表演。
上述操作都是基于視覺的智能手勢識別技術,使無人機可以根據人的意圖來完成不同的飛行任務,從而實現了飛行平臺上的人機協同作業功能。操控的過程中,演示人員只需要對著攝像頭比劃相應手勢即可。根據已經公開的資料,該系統是國內第一套基于視覺的智能手勢控制無人機系統。
演示人員介紹說,系統視覺識別模塊創新性地采用了在線實時特征提取與編程技術,在保證實時性的同時使手勢正確識別率達到了99%以上,同時還具備個性化手勢定制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與需求,實時采集用戶的手勢并訓練識別系統,實現不同手勢功能的靈活定義與切換。
“這是為了讓無人機的操控更加自然化,隨著逐步研究,未來通過手機攝像頭比劃手勢來操控無人機也是可以實現的?!毖菔救藛T說。
除此之外,在機器人展區還可看到“潛龍一號”“潛龍二號”和“海斗”號三款水下機器人的模型,“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龍珠”號ROV和“探索100”小型自主水下機器人三款水下機器人的實物。
本組圖片由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王琦 攝
天空中 當演示人員將手抬高,無人機也隨之升高,手降低時,無人機也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