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沈春蕾 通訊員 劉妍
①韓恩厚
②院士專家咨詢會現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中科院沈陽分院緊密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中科院的“率先行動”計劃與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舉措有機結合。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沈陽分院充分發揮中科院的科技與人才優勢,配合遼寧省和山東省的發展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較好工作成效?!?/p>
引領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中科院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的“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發展。沈陽分院按照中科院黨組的要求,積極推動遼寧和山東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沈陽材料創新研究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青島科教園、國科大能源學院、國科大機器人學院、國科大海洋學院、中國科大材料學院先后落戶沈陽、大連、青島,使得重大成果產出能力顯著提升。
為了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將創新鏈與產業鏈結合,沈陽分院在遼寧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創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創新平臺,如遼寧省材料研發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遼寧省裝備智能化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遼寧省催化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等省級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中科院多個單位分別在青島、煙臺、濟寧等地與地方共建了光電研究院青島分所、計算所煙臺分所等13個分所、分部或研發基地。中科研發城在青島高新區正式投入使用,一批院所將集聚入駐。
韓恩厚指出,2018年沈陽分院將重點推動沈陽、大連科創中心建設方案編制,配合遼寧省及沈陽市、大連市政府推動東北亞科創中心建設;積極參與推動青島海洋科創中心建設,從而使遼魯兩地有源源不斷的科技供給,保障發展后勁。
建設科技合作網絡體系
韓恩厚指出,沈陽分院依托中科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已經在11+9個地級市建立了分中心,還聯合成立一支強大的專業科技成果轉化團隊,按照“中心+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的模式推動與遼寧、山東的合作,并擬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遼魯兩省各地市分中心網絡全覆蓋,加速建設科技合作網絡體系。
此外,沈陽分院采用“互聯網+”技術,征集整理1139項科技成果和100個專家團隊信息,建成沈陽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網和手機App,打造24小時永不打烊的“科技淘寶網”。韓恩厚透露,目前科技成果信息網上線運行一年半,訪問量已超過51萬次。
這兩天沈陽分院正在部署細化全年工作計劃,韓恩厚提到,今年,沈陽分院還將繼續完善遼寧、山東院地合作網絡體系,加強轉移轉化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入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通過多年探索實踐,沈陽分院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工業機器人、高性能數控系統、IC制造裝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領域孵化了67家高技術企業,包括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等6個上市公司。
韓恩厚指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門類最全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他們的移動機器人在前不久平昌冬奧會上成功亮相,為中國智造贏得贊賞。沈陽芯源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等半導體設備高技術公司,使沈陽成為半導體裝備的全國三大高地之一。依托大連化物所孵化的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煤制烯烴領域最專業、最權威的專利專有技術供應商。潔凈能源核心技術實現工業化,“高溫鐵基漿態床煤炭間接液化技術”成功應用于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裝置,標志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工業生產,技術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已形成65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煤氣化直接制烯烴實現里程碑式重大原理性突破,顛覆了國際煤化工領域90多年來高水耗、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模式,直接采用煤氣化產生的混合氣體,高選擇性地獲得低碳烯烴,從原理上創立了一條結構低耗水的煤轉化新途徑,為我國煤化工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我們幫助遼寧、山東當地企業在多個新興產業上填補了本地的產業領域空白,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帶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共同邁進?!表n恩厚說,2018年,沈陽分院將繼續推進沈陽、大連、丹東、山東國資委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推動地方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促進新舊動能轉化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原材料、裝備制造業、能源、糧食供應基地,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在我國乃至東北亞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韓恩厚透露,目前,遼寧省與中科院已經達成共識,正在采取措施進一步推進。沈陽分院多次組織專家深入鞍山鋼鐵集團、本溪鋼鐵集團、瓦房店軸承集團等就純凈化冶煉、高純稀土合金制備、稀土鋼、金屬構筑成形、耐腐蝕鋼、軸承鋼、WIA設備狀態監控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進行合作;組織中科院26項科研成果與遼寧鋼鐵企業對接合作;組織生物醫藥產業對接會,深入開展與東北制藥集團等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用高科技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沈陽自動化所牽頭研制的工業無線網絡標準WIA-FA成為IEC國際標準,成功入選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該技術產品在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等行業,還包括環保、水泥、農業等各個物聯網領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應用,尤其是油田油水井的遠程計量與優化控制系統在中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金海采油廠進行了大規模應用,有效實現能源物料的準確計量,提升了精益管理程度。
2月22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吹響了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在山東,沈陽分院正積極推進與山東省國資委的合作,雙方領導多次會商,明確合作方向和內容。2017年,沈陽分院、中科院科發局、山東省國資委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截至目前,中科院院屬單位與山東省管企業共有45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10個項目簽署合作協議。韓恩厚表示,沈陽分院正同山東省國資委籌備共建中科院山東中心國資中心,擬注冊5000萬元成立中科惠魯公司,設立5億元基金,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域共建山東中科產業園。
韓恩厚表示,今年沈陽分院還將繼續推動與濟南、青島的高層次合作;配合院科發局,加速科技支撐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
韓恩厚指出,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多次強調各分院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沈陽分院在中國科學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辦院方針的指引下,將進一步推動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與遼寧省、山東省“十三五”轉方式、調結構、創新發展的有機結合,力爭為遼魯兩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