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遼寧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沈陽召開,頒發了2018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高性能碳基儲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完成人:李峰、成會明、王大偉、周光敏、李娜)獲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高純凈超厚尺度均質鋼制備技術與應用”(完成人:李殿中、欒義坤、傅排先、孫明月、王培、李依依)獲遼寧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中國科學報》從金屬所獲悉,“高性能碳基儲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項目團隊發現了碳表面及孔結構與儲能的關聯規律,實現了一體化高容量納米限域碳硫電極,設計并發展出多種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用碳基電極材料和原型器件等原創性成果,先后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被SCI他引3710余次,8篇代表性論文均為ESI高被引論文,其中2篇分別入選了2008年和2014年中國年度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核電壓力容器大鍛件、高檔軸承等是重大裝備的核心零部件,也是亟需國產化的關鍵材料,其性能主要取決于鋼錠(鑄坯)的品質。金屬所“高純凈超厚尺度均質鋼制備技術與應用”項目歷經十余年的系統研究,發現了氧含量的關鍵作用,提出了夾雜物驅動宏觀偏析的新機制,發明了低氧純凈化技術,并應用于大型鑄鍛件的均質制造。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屬于國際首創,已在遼寧省成功轉化,并推廣到全國多家企業,為企業新增銷售額90多億元,偏析等新機理的研究也推動了鋼鐵冶金學科的發展。(沈春蕾 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