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海制圖
■本報記者 沈春蕾 趙廣立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時任副所長徐旭東呼吁盡快構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創新體制機制,破解“達爾文死?!彪y題。而今,回憶起當年的提案,徐旭東說:“技術發明到應用開發、中試放大、批量生產、滿足用戶體驗,絕非一蹴而就?!?/p>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大多數都要經過從技術發明到應用開發、樣品加工、中試調整、放大量產等長時間的研發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投入且須承擔創新風險,高校院所和企業都甚少涉足。因此,這個科技成果轉化的無人區又被形象地稱之為“達爾文死?!?。
“達爾文死?!眴栴}早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就被熱議。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時隔3年,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頻頻釋放政策利好,以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積極推動、投身科研成果轉化。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相關代表和委員,請他們再議如何跨越“達爾文死?!?。
剖析存在問題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時任副所長徐旭東呼吁盡快構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創新機制體制,破解“達爾文死?!彪y題。而今,回憶起當年的提案,徐旭東說:“技術發明到應用開發、中試放大、批量生產、滿足用戶體驗,絕非一蹴而就?!?/p>
他指出:“一方面,這些成果的學術內涵在早期已被揭示和公布,之后難以得到研發資金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難以發表論文;另一方面,這些成果尚未形成可賺錢的產品,企業得不到盈利卻要承擔創新風險,除極少數超大型企業外,一般企業也無力涉足?!?/p>
“‘達爾文死?!举|上講還是技術成熟度的問題?!比珖舜蟠?、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容川如是表示。
他說,一般而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屬于1~3級,企業的產品應用歸為7~9級,中間的4~6級就是我們所說的“達爾文死?!?,也叫“死亡谷”,跨越“達爾文死?!毙枰洑v長時間反復研發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則認為造成“達爾文死?!钡闹饕?,是科研成果的中試投入不足和技術經紀人的培養機制欠缺。這里的技術經紀人需要具備特定的技術研發背景,不僅了解專家的習性,還要熟悉市場運作和相關的法律知識,對技術的市場化具有敏銳的嗅覺。
沈仁芳指出,好的技術經紀人是將學術成果與產業連接的潤滑劑,但當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考核機制并不利于技術經紀人的培養,職稱和行政晉升的空間有限。
“科研成果及時有效轉化的薄弱環節包括轉化渠道、信息渠道、專業化人才?!比珖舜蟠?、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向《中國科學報》表示,當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從事成果轉化的專業人才匱乏,專業服務還不完善,不利于更好地推動成果轉化。
探討解決途徑
目前,各行各業越來越關注科研成果轉化,但學術與產業跨界對接的質量還不盡如人意。韓恩厚發現,問題的關鍵在于學術界的成果與產業界的需求不合拍,一些企業的技術承接能力欠佳。
為此,中科院沈陽分院在推動學術界與產業界對接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吧蜿柗衷号c地方政府開展雙向調研摸需求,并舉辦專題對接會,讓科學家和企業家成為朋友。沈陽分院還鼓勵中科院專家與地方企業就行業難題開展聯合攻關,每年會選派10多位科技副職在遼魯地方政府掛職,并派出科技特派員到企業,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表n恩厚希望這些舉措可以為雙方實現高契合度的對接,推動學術界和產業界各自向前一步,共同彌合鴻溝。
科學家和企業家關注點不同??茖W家關注技術的創新,通常以在頂級期刊發表文章為目的,而企業家則關注技術,以追求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為目的?!爱斍?,國內大部分研發項目的指南來源于學術界,并非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科學家和企業家在研發方向上尚未達成一致?!鄙蛉史颊f。
他呼吁在保障一定比例研究經費用于開展基礎研究和重大科學裝置外,一些涉及產業科研項目的指南可以由企業為主參與編寫,并由企業提供匹配資金,這些匹配資金未來可以通過國家稅收優惠等政策返還。
沈仁芳還給出了一個培養技術經紀人的解決方案:“一是由政府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或財政科研經費入駐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市場化的技術孵化基金,完成科研成果的中試,實現成果的最終應用。二是改革科研成果轉化人才的評價體系,讓更多的技術人成為技術經紀人?!?/p>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提交了一份關于促進高校成果轉化的提案,建議我國應鼓勵高校成立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服務(集團)公司,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這與王容川提出的“一所兩制”模式不謀而合?!耙凰鶅芍啤敝冈核梢蕴剿鬟\行新型研發機構,把科學家系統、工程師系統和管理經營階層整體融合起來?!翱v向項目、橫向項目、產業項目,這些項目都需要人來做,而‘一所兩制’的制度安排,可以把這幾類人裝進一個體系,各安其位、各守其責,以制度的力量保證科學、技術和產業真正地融合?!蓖跞荽ㄕf,“對一些確有潛力的技術成果,鼓勵科研單位自己投資繼續跟進,直到把新技術、新工藝研究成熟,并在一些企業應用成功后再投放市場?!?/p>
分享轉化成果
這些年來,中科院在跨越“達爾文死?!钡膰L試中取得明顯的成績?!巴苿又锌圃旱目蒲谐晒趨^域轉化是我們的一項重要職能?!表n恩厚告訴《中國科學報》,“沈陽分院在中科院與地方政府、企業之間發揮了橋梁與紐帶作用,推進產研聯合和企業的技術進步?!?/p>
“成果轉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專人負責,才能更好地推進?!表n恩厚說,沈陽分院對成果轉化人員有專門考核,比如,年底工作述職是考核的一個重要手段。
實踐證明,跨越“達爾文死?!毙枰恍┛梢詮椭坪屯茝V的模式。沈仁芳介紹,南京土壤所對成熟技術采用一次性轉讓的方式;針對市場前景廣闊且需要專家團隊持續支持的項目,采用單位固定收益+研發項目+企業股份的成果轉移轉化新模式。
2017年,南京土壤所將新墾耕地優質耕作層工程化構建技術(價值1200萬元)轉讓給香港中向集團,基于該技術中向集團在江蘇省江陰市建立年產300萬噸土壤改良劑生產線。2018年,南京土壤所就污染土壤修復領域與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科華魯土壤修復工程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研究所以技術入股30%。
2015年,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參加首屆全國“穿戴式外骨骼助力裝備挑戰賽”,其穿戴式外骨骼助力機器人從眾多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拔覀冇媱潓祻屯夤趋罊C器人進行成果轉化,孵化一家企業?!蓖跞荽ɑ貞浀?,隨后研究所與南京偉思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江蘇中科偉思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其中研究所以相關專利評估值900萬元技術入股,并將所占股份的70%獎勵給科研團隊,實現了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
實踐證明,“達爾文死?!笔强梢钥缭降?。徐旭東表示:“對接高??蒲性核蜕a企業的技術開發型企業,可以把各級財政、企業和民間資本擰成一股科技創新的合力,形成全面、自發的成果轉化機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