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號ROV水下機器人準備下潛
提升高新科考設備研發水平
中科院海洋所牽手企業“鍛造”海洋裝備
昨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海輝固地學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薛家島碼頭園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了ROV(水下纜控潛水器)研發中心北方基地掛牌儀式。雙方將主要圍繞ROV使用、維護保養、ROV相關工具研發、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可抓取120公斤以上的生物和巖石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該ROV長3米,寬1.7米,高2米,是“科學”號探測深海的“得力干將”之一。
2014年12月23日,在西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活動的“科學”號科考船上搭載的“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下潛至雅浦海山海域接近4200米深處,挑戰設計極限;2014-2018年,“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共完成209個潛次,采集樣品數千例,視頻資料上千G,完成拉曼、原位培養等多個原位實驗。
“以前在海底取樣品需要拿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受水壓、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樣品數據可能會出現不真實的情況?,F在我們將‘發現’號放到海底,高精度的機械手可以完成樣品取樣,還可以完成海底原位實驗?!敝锌圃汉Q笱芯克呒壒こ處熤芪脑绺嬖V記者,“ROV有觀察級、輕工作級、工作級、重工作級,從工作能力方面看,‘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屬于重工作級,已經更新至第五代,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ROV?!?/span>
該機器人裝備了溫度計、生物采集器、采泥箱等,是開展深海探測研究的先進工具?!鞍l現”號設計下潛深度4500米,帶有水下定位系統和深水超高清攝像系統,配備兩種機械手,能直接抓取重達120公斤以上的生物和巖石。
石油開采科學考察應用范圍廣泛
記者看到現場放置了一個標準集裝箱,外表看起來與普通集裝箱無異,進去才發現里面別有洞天。原來,這個大約10平方米的集裝箱是“發現”號的操作間,用于在船上控制“發現”號在水下的各項操作。
記者看到操作間里面布滿了“發現”號的各種控制系統。比如“發現”號的控制手柄就與飛機的控制手柄模式一樣。據周文早介紹,“因為‘發現’號與飛機都是三維,所以它與飛機一樣可以在水下飛行?!?/span>
據悉,“發現”號有上萬個零件,4個工程師從拆卸到保養到組裝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根據科考任務的不同,“發現”號有時要在水下停留3~4小時,有時甚至在水下停留長達十幾個小時,這就需要技術人員一刻不停地進行操作。
“‘發現’號2014年海試,2015年投入使用,我們會根據其每年的出行計劃進行改造升級?!敝芪脑绺嬖V記者,“以前ROV大多用于石油開采,最近這幾年才逐漸用于科研。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中海輝固地學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可以作為彼此的技術支持后盾。該公司擁有21臺ROV設備,科研院所可以為企業提供理論研究、后勤保障基地等服務,并借助企業的設備開展科學考察等。雙方將圍繞海洋工程展開合作,助推西海岸經濟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青島高新科考設備的科技研發水平?!?/span>
記者 李倚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