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首屆中國軟棗獼猴桃學術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國內外46家高校院所的84名專家學者及210名專業人士齊聚丹東,為軟棗獼猴桃產業發展把脈會診、建言獻策,共商合作、共謀發展。市長張淑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張淑萍代表丹東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院士專家、領導及嘉賓多年來給予丹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和關注表示感謝。張淑萍說,丹東資源富集、產業齊全、交通便捷。近年來,丹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之以恒落實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實現了健康持續發展。特別是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丹東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氣候條件,堅持產業興農,特色農業在全省獨樹一幟,特色農業品牌享譽國內外。
張淑萍說,此次研討會既是一次產業學術的交流會,也是一次成果經驗的推廣會,更是一次合作發展的促進會。衷心希望各位院士專家、業界精英多為丹東介紹軟棗獼猴桃產業的前沿政策和發展方向,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讓更多科研成果在丹東實現轉移轉化,助推軟棗獼猴桃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丹東市將以此次交流合作為契機,積極主動暢通與各位專家的聯系渠道,健全常態化合作機制,持續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抓住更多機會“借船出?!?,在更高層面“借梯登高”,到更大平臺“借勢發展”,譜寫丹東軟棗獼猴桃產業發展新篇章。
市領導王海東、于梅、張睿、唐亮參加會議。
首屆中國軟棗獼猴桃學術及產業發展研討會
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遼寧省科技廳、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與丹東市委市政府、遼東學院等單位共同主辦,丹東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和市科技局共同承辦,丹東市軟棗獼猴桃協會協辦,旨在為相關研究者和從業人員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加快推進我國軟棗獼猴桃科學研究,突破產業發展瓶頸,促進產業更快更好發展。
軟棗獼猴桃又稱奇異莓,中、日、韓、朝及俄羅斯是其自然分布國,其中我國分布范圍最廣、資源量最大,是我國小漿果后起之秀,正處于起步階段,實際種植面積5萬多畝。其具有獨特風味和營養價值,是食藥兩用水果,也是當前東北農業領域投資熱點之一,經濟效益好,市場需求旺盛。
專家為丹東軟棗獼猴桃產業“把脈”
記者在研討會間隙,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王彥昌,請他對丹東軟棗獼猴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剖析。
當前,全國軟棗獼猴桃產業正處于發展初期,隨著社會投資不斷涌入,軟棗獼猴桃發展勢頭迅猛。同時,該產業面也面臨著許多嚴重瓶頸,丹東軟棗獼猴桃產業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丹東地區“倒春寒”導致的凍害,造成軟棗獼猴桃大幅度減產。
王彥昌:“倒春寒”這種氣候性災害東歐也經常會遇到,一旦發生,就會造成軟棗獼猴桃百分之六十至八十減產。丹東今年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也導致今年丹東軟棗獼猴桃產量不足去年一半。
◆第二個問題是病害。由于丹東冬春季節土壤反復融凍,導致軟棗獼猴桃樹皮凍死,形成基腐病。
王彥昌:2017年,丹東軟棗獼猴桃樹就發生了這種病害,當時非常嚴重。得了這種病后,樹很容易死。
◆第三個問題是丹東軟棗獼猴桃品種多樣化低,導致上市的復蓋時間短,出現了不平衡現象。
王彥昌:我們下一步將重點研究軟棗獼猴桃品種,爭取讓其在6至10月份都有果上市,這樣的話,市場占有率就會變高。對于丹東軟棗獼猴桃的發展發向,王彥昌說:丹東應該更加重視軟棗獼猴桃研發,并以此來突破種植面積規模。雖然國家及丹東本地都有相關科研團隊,目前來看,科研力量投入還是遠遠不夠。
王彥昌所說的突破種植面積規模,并不僅僅局限在幾萬畝的種植規模。拿丹東的小漿果來說,在王彥昌看來,丹東草莓和藍莓在全國名氣非常響,草莓和藍莓種植基地只有幾萬畝產量的生產規模遠遠不夠。所以,丹東軟棗獼猴桃將來一定要突破種植面積規模,達到幾十萬畝。
那么該如何突破?王彥昌建議:要多與企業合作,并通過科研團隊的力量,一起突破解決上面提到幾個問題。現在軟棗獼猴桃產業投資人熱情非常高,如果解決了上面幾個問題,投資風險會大大降低,投資熱情會更加高漲,種植面積規模自然會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