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新疆石河子澄澈干冽,時不時飄起的雪花加快了人們的腳步。忙完一天工作,來自遼寧大連的援疆人員聚到一起,開始與下一批援疆干部交接工作。
“新疆怎么樣???”新來的援疆干部問道。
一旁的“老人”馬上回答:“李世英最有發言權,他都來新疆9年了?!?/span>
坐在一旁的李世英擺擺手默不作聲。李世英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高級工程師。2011年,46歲的李世英作為大連市第一批援疆干部,來到石河子市,在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業集團)掛職擔任總工程師。
這一待就是9年,技術人員援疆的期限是一年半,這期間李世英5次申請延期,人稱援疆“釘子戶”。2019年年末,跟往常一樣,他沒有跟妻子商量,提交了第6份《本人繼續援疆申請書》。
援疆“釘子戶”
為何6次申請繼續援疆?這里究竟有什么令他牽掛不舍?
“搞化工不是個簡單活,項目牽涉多方,工程建設工期長。每次援疆到期幾乎都面臨一樣的情況,手頭工作都沒做完,并且是正需要人手的時候。我就想繼續把這個項目做好、做完美、做成功?!崩钍烙⒏嬖V《中國科學報》。
李世英所在的天業集團是國內氯堿化工行業的領軍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中國制造業500強,擁有15000名員工。天業集團也是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剛到天業集團時,正值企業的轉型期,找到一條產業創新之路的重擔落到李世英肩頭。
在深入調研論證后,李世英提出了發展現代煤化工的建議,并催生出天業集團第一個科技前沿項目——利用電石尾氣生產乙二醇?!耙欢ㄒ秒娛矚馍a出高附加值的乙二醇,以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這也是天業集團堅持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最有力的證明?!崩钍烙迪聸Q心。
當時,這一技術在全國乃至全球尚無經驗可循,
科技攻關困難重重,一套設計方案實施失敗后,李世英和團隊立即再設計一套方案。一次次失敗,一步步總結,一點點積累技術創新經驗。
抱著屢敗屢戰的決心和人定勝天的信心,團隊終于成功打通全工藝流程,摸索出最佳生產方案。用時一年半,天業集團完成了世界首套電石爐氣深度凈化制乙二醇項目,并于2013年初推動5萬噸電石尾氣制乙二醇項目順利投產。
這一仗打得漂亮,但大連技術人員的援疆期限是一年半,這也讓李世英錯過歸期。
然而,這樣的“仗”一個接一個,像戈壁上的紅柳一樣留住了李世英——他的歸期也一再無期。
“很多年輕畢業生不愿意來新疆,李世英一待9年,并干出了一番成績,他不僅是援疆‘釘子戶’,也是天業的一面旗幟,鼓舞著年輕人的士氣?!碧鞓I集團董事長宋曉玲說。
“坑人”的李世英
“李世英太‘坑人’了,總是先斬后奏,連蒙帶騙,我已經習慣了?!崩钍烙⒌钠拮油跹嗾f。
2010年,國家要求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遼寧大連市對口援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
領導找到李世英,說對口援疆需要一名懂技術會管理懂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希望他去。李世英回家征求王燕的意見,王燕并沒有同意。沒想到,李世英直接拋給妻子一句:“我是最合適的人選,你不要阻擋我進步。”
“我是個凡事不掛心、不操心的人,以前家里家外的事啥也不會,自從李世英走后,我就像重新活了一回,凡事親力親為。”王燕說。
結婚30載,1/3時間分隔兩地,王燕說她這些年被磨得也沒脾氣了,“只是希望他注意身體,不要喝生水。他的結石很嚴重,膽上都長滿了,腎結石也有了,手術一再延期。而他總能找到理由,說手術后恢復也需要一兩個月時間,項目等不了”。
王燕擔心的還有不少:
“住采光不好的一樓、大冬天穿單褲單鞋、喝生水、衣服晾在餐桌上……就為了圖方便、省時間。”
這期間李世英缺席了家庭、虧待了身體,還耽誤了自己在大連化物所的研究生涯。
“李世英很少在大連的同事面前提及新疆的工作,同事們也不了解消失這幾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因此他的職稱一連5次都沒評上?!蓖跹嗾f。
直到2019年,李世英獲評全國“最美支邊人”后,他的事跡為全所所知。在職稱評審中,李世英高票通過,終于評上了高級職稱。
時間是公平的,將近乎所有精力投入到援疆工作的李世英碩果累累,通過牽線搭橋推動天業集團和大連化物所共同建立了聯合催化中心;幫助天業集團與荷蘭阿克公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單位開啟技術合作;推動華東理工大學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模式,為天業集團培養了82名工程碩士研究生……
“寧愿生命透支,不能讓使命欠賬?!崩钍烙⒄f:“將大連化物所的最新技術、最新成果已經成功地引入到新疆、引入到天業,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是我的使命?!?/span>
自從丈夫援疆后,王燕每年都來一趟新疆,至今已9年?!斑@9年新疆變化太大了,有些地方的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再來都認不出了,這樣一想,李世英做的確實是有意義的事?!蓖跹嗾f。
“來邊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國”
3700公里,大連距石河子的距離,往返需要一天的時間。石河子冬天雪多,飛機經常落不下來。但石河子有種魔力,一般人不愿意來,但來的人又舍不得走。李世英和他的援友們就是如此。
“來新疆的時候我女兒剛出生,現在兩歲了,不知道回去還認識不認識我?!?/span>
“來援疆誰都有顧不上的時候,兒子高考我缺席了?!?/span>
“母親在ICU搶救了十幾個小時,我沒趕到身邊?!?/span>
為什么不回去呢?如果可以再次選擇還會再來嗎?
援友們沒有半刻遲疑:“來,新疆需要我們?!?/span>
李世英則說:“我感恩這次經歷,來邊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國。也是在這片熱土,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span>
石河子是一座年輕的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帶著三五九旅創造南泥灣的王震將軍入疆,擔負起墾荒戍邊的雙重任務,誓把石河子變成第二個南泥灣,石河子由此建城。
昔日在戰場保家衛國的軍隊變成了搞大生產的兵團,李世英常常感慨當年軍隊入疆并世世代代扎根大漠的情景。
新時代,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從2010年到現在,全國19個援疆省市先后選派近9萬人次干部踏上新疆。他們成為助推新疆事業全面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僅2019年,19個對口援疆省市就實施援疆項目1935個。
李世英總說,在蒼茫的人海里,我是微不足道的一個。
2017年,遠離家人的李世英多了一個親戚,他與石河子當地中學生努爾曼古麗結成“親戚”,關心努爾曼古麗的生活和學習,給她過生日,為她買新衣服和學習用品,給她講民族團結的故事……努爾曼古麗一見到他,就親切地叫“漢族爸爸”。
李世英宿舍里為數不多的幾個“擺件”基本都是這個“女兒”親手做的,李世英也逢人就提自己有個聰明乖巧的女兒?!澳憧催@是我女兒給我做的賀卡”“你看這是我女兒送我的來自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子”“你看這是我女兒編的筆筒”……
大連到石河子,蔚藍到深黃,上千的日夜里,李世英這樣的援疆人遠離了家人、朋友、同事,將近乎全部的精力投入新疆建設中,他們像紅柳一樣守衛著祖國,在這里結下了親戚,結交了援友,培養了徒弟學生,擁有了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