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新華社青島7月2日電(記者張旭東)熱帶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洋最大暖水區域,可謂地球氣候變化的“心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公關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項目,完整刻畫出暖池三維熱鹽結構(溫度和鹽度結構),有利于精準預報厄爾尼諾現象及暖池對我國氣候影響,這一項目2日在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元龍介紹,熱帶西太平洋暖池是驅動熱帶大氣環流的主要熱源,也是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策源地。暖池的熱鹽結構是維持其表層高海溫關鍵,而其溫度和鹽度的變異則能導致多種重要氣候現象。

  “例如,暖池儲存的大量熱水,只要有一小部分流動到東太平洋,就會引發厄爾尼諾現象,改變世界氣候格局?!崩钤堈f,因此,暖池的熱鹽結構、變異機理和氣候效應具有極高科研價值和現實意義。

  據了解,以往科學家對暖池結構的認識主要局限在表層溫度的“準二維”分布,但對于海面以下的深層結構和鹽度結構并不了解,也就無法深入理解暖池高海溫的維持機制和引起氣候變化的原理。

  自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利用潛標對暖池核心區域進行了全深度觀測,獲取了溫度、鹽度和海流的連續觀測資料,在暖池內部發現并命名了新的水團“北太平洋熱帶次表層水”,并發現了豐富的中小尺度(直徑小于1000公里)熱鹽結構,從而完整刻畫出暖池的三維熱鹽結構。

  李元龍說,根據大量觀測數據和暖池三維熱鹽結構分析,科研人員發現,除了溫度,暖池鹽度對厄爾尼諾現象發展有重要影響。如果暖池東部的表層鹽度偏低,將有利于厄爾尼諾事件的形成和發展。因此,鹽度的作用必須在厄爾尼諾的模擬和預報中予以充分考慮。

  科研團隊還發現,如果暖池增暖,在西北太平洋會形成氣旋式大氣環流異常,將北方的干冷空氣攜帶到華南地區,會造成華南秋季嚴重干旱和糧食減產。

  根據以上科研成果,科研團隊發展出了新型氣候變化預報系統,顯著提升了我國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預報能力。(完)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