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笑梅
鞋底覆膜、風淋清潔……11月16日,經過一道道程序,記者走進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光電信息技術研究室超凈實驗室。項目負責人祁峰研究員指著實驗臺上的探測器、成像鏡頭說:“這些核心元器件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其中光源和成像鏡頭的主要性能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并且實現了國產化?!?/p>
作為“十三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6個試點專項之一,“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的“面向皮膚癌早期診斷的多參數有源太赫茲成像技術”,在太赫茲成像實驗室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拔覀儗嶒炇页蓡T都是80后、90后,大家心氣兒都挺高,不追熱點、甘坐冷板凳,開展源頭創新,憋著勁兒要把科研搞好?!逼罘逭f。
為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牽頭成立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已通過驗收并正式運行。研究院將以實現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跨越發展為目標,重點突破人機共融、海洋與空間重大裝備等領域的前瞻科技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助力遼寧成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高地。
近年來,中科院沈陽分院不斷用科技為傳統產業賦能,培育遼寧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批重要項目在我省成功實現成果轉化并實現產業化。以秸稈覆蓋免耕為基礎的保護性耕作成套技術在鐵嶺成功示范,并在多地推廣;“特種材料及其高端制品制備技術產業化項目”在錦州正式落地,有望解決國家重要行業對高品質特種材料與高端金屬制品的需求,輻射帶動遼寧特種材料產業發展;在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成套裝備、高性能數控系統及配套產品、IC制造裝備與零部件、先進材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共孵化了40多家高技術企業,使我省的這些產業走在全國前列。
中科院沈陽分院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互聯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模式,從科技成果供給側改革入手,積極打造線上對接平臺,遴選中科院科技成果1600項、成果專家團隊116個,極大促進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我省轉移轉化。
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中科院沈陽分院積極推動超過60家院屬單位來遼開展合作,新落實合作項目1100余項,新建創新平臺77個,與我省在合作項目700項,新增經濟效益470億元。
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表示,“十四五”期間,沈陽分院將充分發揮中科院優勢科研力量,加快推進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區域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探索科教融合創新模式,為區域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積極推動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遼寧日報 2020年11月17日 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