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膠州灣站近海生態系統演變綜合性野外受控實驗平臺示意圖

膠州灣俯瞰圖

膠州灣站科研人員在膠州灣開展調查

  赤潮暴發、水母暴發、海星暴發……近年來,一個又一個海洋生態問題在膠州灣接踵而至。當人們再談起膠州灣時,不由得懷疑這個海灣的生態系統是否正在不斷惡化? 

  山東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膠州灣站”)的科研人員長期對膠州灣進行“體檢”,并于近日發布了膠州灣2021年“健康評估報告”,揭示了膠州灣20多年來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20年來膠州灣健康狀況穩中有升 

  膠州灣作為青島的“母親灣”,承載、見證了青島這座海洋城市的高速發展,也受到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多重影響,發生過一系列生態問題。 

  “我們能夠看到膠州灣發生的生態災害,但往往對災害背后的原因難以覺察。因此需要對膠州灣進行系統調查和研究,解析其生態系統變化背后的驅動因子,建立預警機制及防控措施,為膠州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蹦z州灣站站長孫曉霞說。 

  膠州灣站是我國溫帶海域唯一集監測、研究與示范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于中科院海洋所?!皬?981年建站以來,膠州灣站即不定期對膠州灣進行監測。從2003年開始,監測頻率增加到每月一次,長期觀測站位穩定在14個,基本涵蓋了膠州灣主要生態區域?!睂O曉霞介紹,得益于長時間綜合觀測與研究,膠州灣是我國研究最早、最多和相對最透徹的一個海灣。 

  在研究的過程中,膠州灣站的科研人員也在不斷思考:一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應該用哪些標準來衡量?2019年,膠州灣站基于長期觀測數據資料,與澳大利亞科研團隊合作,確定了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的氣象、水文、化學、生物等關鍵環境影響因子,建立了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評估體系,所撰寫的《中國近海典型海域生態系統健康評估》報告,作為中國典型案例提交聯合國大會,服務于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膠州灣2021年“健康評估報告”,基于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評估體系,對膠州灣生態系統作了最新健康評估。該報告對比分析了自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2000年以來膠州灣生態系統的各項數據,健康評估結果認為:自2003年起,膠州灣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穩中有升。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膠州灣氣溫、水溫都在升高,降水量波動較大,可以看出近海生態系統面臨著氣候變化的挑戰?!睂O曉霞說。不過,自2011年以來,膠州灣的水環境質量不斷好轉,富營養化程度減輕??梢哉f,水體富營養化、酸化、低氧等生態問題在膠州灣并不明顯。同時,膠州灣近10年來浮游動物、底棲生物量呈上升趨勢。通過近20年來數據對比分析,2021年膠州灣健康評估得分為近20年來最高。 

  維持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因素 

  海灣是海洋中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區域,也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作為一個集城市建設、工農業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大型海洋工程建設于一體的典型海灣,膠州灣在承受多重壓力下,是如何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的? 

  “這首先得益于膠州灣自身良好的水體交換能力?!睂O曉霞介紹,像所有海灣一樣,膠州灣一面向海三面環陸,海灣內外海水的流通性常常受限。不過,膠州灣面積約37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約7米,相對而言,低水深大大提高了膠州灣水體交換能力,從而增強了其生態系統的恢復力。 

  當然,膠州灣的生態向好,除了自身原因外,更與青島對膠州灣開展的一系列海洋環境保護舉措高度相符。通過分析,科研人員將膠州灣近百年的環境演變大致分為3個階段:1980年以前、1980至2000年和2000年至今,膠州灣分別經歷了環境的未受污染期——污染期——治理好轉期。孫曉霞表示,2000年以來,青島加強對膠州灣周邊工廠企業和生活污水向灣內直接排放的監管,對海岸帶實行綜合治理,后來更是提出了“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口號,實施夏季禁漁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了膠州灣生態系統狀況不斷改善,健康狀況穩中有升。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大量濾食性貝類的存在,也是維持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因素?!焙Q笏芯繂T李新正長期研究海洋底棲生態學,他說,雙殼貝類是重要的過濾器和循環器,據推算,膠州灣菲律賓蛤仔養殖區中的蛤仔在夏季僅需12天就能夠將水體過濾一遍,而膠州灣的水體自然交換至少需80天,因此這些貝類對于促進膠州灣水體交換意義重大。 

  膠州灣健康但也隱蔽著生態風險 

  膠州灣近年來健康狀況穩中有升,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赤潮暴發、海星暴發等生態問題。如何理解和認識膠州灣發生的一系列生態現象,是海洋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人類利用海洋的過程,經歷了如同陸地上從狩獵時代到農耕時代的轉變。如今人們不僅僅依賴野生捕撈為食,以海水養殖業為標志的藍色農業正在興起?!蹦z州灣站前站長孫松介紹,藍色農業也會產生像陸地農業那樣的“通病”,發生各種自然災害。2000年之后,膠州灣內貝類養殖業逐漸繁盛。高密度貝類養殖形成的高品質食物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大量海星、白泥瑪等肉食性動物向養殖區遷移和大量繁殖,加之氣候異常,從而形成如陸地蟲災般的災害。這屬于正常的自然現象,并不是生態惡化造成的結果。只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就不會引發較大災害。 

  從20世紀90年代以赤潮暴發為主,到近年來赤潮暴發減少、幾乎沒有水母暴發、間或海星暴發,膠州灣的生態災害類型在變化。膠州灣科研人員提醒,膠州灣近年來健康狀態穩中有升,但其生態風險仍然存在。 

  科研人員評估發現,相較于上世紀90年代,膠州灣海域近年來水母數量增加了約20種,總數增加了5倍。孫松分析,雖然膠州灣水母增加并沒有到暴發的程度,但水母等膠質類浮游動物生物量的升高,將與魚類等生物進行餌料競爭,也會攝食魚類的卵和幼體,需要高度警惕生態系統發生結構轉變。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雖然膠州灣大型底棲生物近年來在生物量和棲息密度上有所恢復,但主要是個體較小的物種,像中國近海的漁業資源物種小型化一樣,膠州灣大型底棲生物也出現小型化趨勢?!柏愵?、爬行類等底棲生物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必須時刻監測膠州灣底棲生物群落結構及數量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防范風險,防止生態系統退化甚至崩潰?!睂O松說。 

  力爭打造近海治理的全球典范 

  為什么要對膠州灣生態系統開展長期觀測和研究?在膠州灣站的科研人員看來,膠州灣是我國東部沿海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我國近海生態系統的一個典型海域。對膠州灣開展系統研究,能夠“一灣看近?!?,不僅了解我國近海的環境變化、生態系統狀態,而且可以將在膠州灣的研究成果推廣到其他近海生態系統上,促進受損生態系統加快修復,實現近海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孫曉霞介紹,為了更好地對膠州灣進行監測、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如今,膠州灣站還建立了膠州灣海洋環境實時監測系統,除了每月利用科考船進行調查取樣外,這些固定在海洋中的監測系統將自動、連續、實時高頻監測膠州灣的水溫、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參數。此外,膠州灣站正在建設近海生態系統演變綜合性野外受控實驗平臺,以此開展近海海洋生態系統演變等研究,進一步科學認識膠州灣生態系統演變規律,為建立生態災害預警預測機制和防控技術體系奠定基礎。 

  “與國內的海灣相比,膠州灣的生態問題并不顯著;與國際上切薩皮克灣、納拉甘西特灣、東京灣和布雷斯特灣等海灣相比,膠州灣也沒有發生嚴重的富營養化等生態狀況?!睂O松說,受到多重壓力下的膠州灣,能夠維持一個相對健康的生態系統,這讓國內外對于近海生態系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看到了希望。期待全社會關注膠州灣,政府等部門加強對膠州灣監測和研究的支持,進一步發揮國家站作用,把膠州灣打造成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全球典范。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