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要聞
您當前的位置 :

  2009年11月29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河流主題-遼河流域水體污染綜合治理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遼河項目)-渾河上游水質改善與水生態修復維系關鍵技術及示范研究課題學術研討暨十二五展望會議”在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孫鐵珩院士、遼寧省環保廳王治江研究員(副廳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單保慶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宋永會研究員(遼河項目首席專家)等11位專家與會指導。

  課題組首先展示了十一五期間所取得的主要結果:1)通過對典型支流生態環境退化與污染成因分析,集成源頭區植被生態恢復模式并建立相應示范區;2)建立2 座多級透水壩,開發沼渣沼液資源化利用技術,建立了農村固體廢物與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區;3)在紅透山礦區新建日處理能力3000 t礦區綜合污水處理廠一座; 4)在大伙房水庫入庫前10 km建立了入庫河道生態整治與水質改善示范工程及生活污水處理廠一座。以水專項課題為依托的創新研究團隊,共發表論文5篇,申請專利5項,培養研究生15人;2009年申請并獲批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累計經費105萬元。

  之后,課題負責人做了關于課題十二五展望和規劃的報告。專家組對十二五期間的科技需求、研究目標、研究方向及工作重點等開展了深入討論,認為課題定位準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在渾河上游地區開展水源涵養與水源地保護技術研究,對于全流域的水生態保護與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孫鐵珩院士、單保慶研究員分別從突出生態保護,淡化生態恢復,借鑒國內外水源地保護案例等方面提出建議;項目首席宋永會研究員從課題定位、水污染治理研發技術、課題對項目的統領性等方面提出建議,同時指出課題十二五的開展必需以源頭區的生態保護和水質改善為中心,整合示范區區域,加強課題集成,加強課題、項目間的合作與交流。

  最后,王治江副廳長從流域的生態治理、農業面源控制、河流水量調蓄等方面對課題組提出希望,希望課題組盡快研制出實用、可行的先進技術,在生產實踐中加以推廣,同時提供咨詢建議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