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沈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全面科技合作協議暨產學研聯盟簽約儀式”在沈陽賓館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沈陽市市長陳海波等領導出席了簽字儀式,會議由沈陽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小平主持。施爾畏副院長和陳海波市長在儀式上分別致辭,并為數控機床和IC裝備精密零部件兩個公共研發平臺揭牌。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與沈陽市副市長鄒大挺代表院市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施爾畏副院長在致辭中說,以科技合作方式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科學院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中科院駐沈各研究開發單元是在“一五”期間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而設立的一批科研機構,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成為中科院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沈陽分院與沈陽市的科技合作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次高潮始于雙方在1985年的首次簽約合作;第二次高潮是分院各單位積極進入渾南新區,以支持渾南新區建設和創新能力提高;第三次高潮將從現在開始,隨著合作協議簽署、IC與數控產業聯盟建立和科技特派員派出這三方面工作的展開,吹響了中科院在沈陽地區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成果轉移轉化的新一輪集結號和沖鋒號,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這項工作做好。今天的簽約只是起點,要按照路甬祥院長和院黨組提出的院地合作“三滿意”要求,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方法論,持續不斷地推動下去,用努力和貢獻回報沈陽人民對中科院長期以來的支持、信任和幫助,將與沈陽市新一輪合作這面旗幟插得更高、更久。
陳海波市長在致辭中說,沈陽市政府與中科院沈陽分院的全面科技合作已走過25年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沈陽高新技術產值大幅增長,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其中都飽含著中科院系統科技人員的智慧和心血。這次市院合作協議的簽署,必將對沈陽市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繼而建設創新型城市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沈陽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強大動力。我們將全力以赴為合作聯盟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加大對合作項目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中科院在沈院所開展重大科技專項和參與地方建設的項目,推動市院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譜寫新篇章。
在簽約儀式上,沈陽市科技局局長宋錫坤代表市院合作雙方介紹了“十一五”期間市院合作情況。據不完全統計,2005到2009年,沈陽市支持沈陽分院系統各單位科技資金7580萬元,開展合作項目500多項,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沈陽分院為沈陽市培養培訓各類人才10000多名。沈陽市對中科院駐沈單位及所投資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除市級科技計劃資金外,在土地、稅收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為中科院各單位的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IC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特種專用數控機床產業技術聯盟”各10家成員單位的代表在儀式上簽署了聯盟協議。沈陽市科技局宣布了“關于認定王振堯等18位同志為沈陽市工業企業科技特派員的通知”文件,沈陽市12家企業向18位科技特派員頒發了聘書,標志著沈陽市工業企業科技特派員(團)行動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根據新的合作協議,“十二五”期間,中科院沈陽分院將積極參與沈陽市各類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并為重大項目、重要課題立項和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咨詢服務,同時,還將向沈陽市工業企業派遣500名科技特派員,協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沈陽市將設立“市院合作基金”,平均每年籌集3000萬元,重點支持中科院成果在沈轉移轉化和產學研合作。為迎接第十二屆全運會在沈陽的舉辦,雙方還將共同組織“全運科技行動計劃”。
沈陽分院與沈陽市政府于1985年12月24日簽署了首個科技合作協議,拉開了中科院與地方合作的序幕。雙方合作25年來,中科院共向沈陽市轉化科技成果2100多項,可視化熱加工、高檔數控系統改造、Vc二步發酵法等一大批技術項目的實施,為沈陽市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僅2009年中科院各單位在沈陽市轉化的科技項目就有125項,新增銷售收入26.56億元。
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戚強,沈陽分院副院長韓恩厚、梁波和分院系統各單位領導,沈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徐大地、發改委主任彭林、經信委主任王洪濤、財政局副局長曹鵬、人才辦專職副主任都向輝,中科院微電子所、電工所、計算所、長春光機所代表,東北大學、沈陽工業大學、沈陽IC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沈陽數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科技特派員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等150余人參加了簽約儀式。
施爾畏副院長致辭
施爾畏副院長與陳海波市長為公共平臺揭牌
包信和院長與鄒大挺副市長簽署科技合作協議
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簽約
企業向首批科技特派員代表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