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沈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帶隊,金屬所副所長譚若兵、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梁波,以及金屬所、沈陽自動化所、力學所、過程工程所等共計13人來到本鋼集團有限公司洽談技術合作。本鋼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許家彥接待了馬越紅一行,本鋼集團科技管理部、礦業公司、礦產資源項目部、環保管理部、能源管理部、信息自動化公司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洽談會。
許家彥首先介紹了本鋼集團的相關情況,對企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技術瓶頸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中科院具有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強大的技術人才儲備,本鋼集團公司愿意在節能降耗、鋼鐵加工過程自動控制、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煉焦及鋼鐵軋制工業廢水綜合治理、工業廢水余熱利用、有害氣體脫硫脫硝等方面與中科院加強合作,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雙方戰略合作對本鋼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越紅指出,中國科學院與本鋼有很好的院地合作歷史,以李依依院士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為本鋼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近年來在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院士與本鋼集團董事長張曉芳推動下,雙方合作日益加強。沈陽分院此次根據本鋼集團提出的技術需求,組織中科院相關四個研究所的科技專家來本鋼集團進行技術考察與洽談,希望通過本次技術洽商,能夠促進落實相關產學研合作項目,為本鋼集團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也為今后本鋼集團與中科院沈陽分院簽訂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奠定堅實基礎。
金屬所副所長譚若兵、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梁波、力學所科技處長夏原以及過程工程所研究員唐海龍,分別結合本單位的研究領域,針對本鋼集團的技術需求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鋼集團各相關部門結合研究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互動對接,并就具體合作內容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后續將就具體問題進行專項對接。
洽談會后,各研究所根據本鋼集團需求,分別考察了本鋼污水處理廠、二冷軋廠、歪頭山鐵礦廠等現場。
本鋼集團有限公司現為遼寧省最大國有企業集團,2012年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現已形成年產2000萬噸優質鋼材的生產能力。本鋼集團在汽車板、家電板、石油管線鋼、集裝箱用鋼和不銹鋼等產品的開發研制中已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形成了普碳鋼、特鋼、不銹鋼和球墨鑄管等產品系列,已廣泛應用于國內汽車、家電、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機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裝潢和金屬制品等領域。
沈陽分院將不斷加強與本鋼的溝通和交流,近期將開展專家級對接和洽談,落實合作項目。
考察二冷軋廠
考察礦石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