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之際,“中國科學院-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區域性創新平臺”協議在北京簽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遼寧省省長李希出席簽字儀式,簽字儀式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系列講話精神和《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推進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在遼寧部署實施,探索新形勢下省院合作新模式,為遼寧全面振興和創新型遼寧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科學院與遼寧省人民政府經過充分協商,決定共同推動沈陽材料國家實驗室、潔凈能源實驗室和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等區域性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區域性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形成具有創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創新平臺。
白春禮在座談中指出,感謝遼寧省長期以來對中科院駐遼科研機構的支持、關心和幫助。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契合遼寧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是我們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中科院駐遼科研機構有責任、有義務結合遼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科研布局和方向,調整人員和資源配置,聯合地方科研力量及企業,共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白院長指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對我院提出了四個率先要求,按照總書記要求,中國科學院制定了深化改革綱要,制定了“率先行動”計劃。2014年8月8日,習總書記對“率先行動”計劃做出重要批示,8月9日,克強總理、延東副總理也相繼做出重要批示。我院正在推進“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今天我們省院共建的區域性創新平臺正是對習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率先行動”計劃相關批示的具體落實。中科院還將全力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在遼寧共建材料學院,幫助遼寧培養材料領域高端人才。
李希在座談中指出,感謝中科院多年來對遼寧省發展一如既往的支持,遼寧省與中科院有著三十多年合作歷史,也是我國第一個與中科院開展院地合作的省份,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39個項目在遼寧實施,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東北地區的振興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作用。遼寧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現代服務業都離不開科技支撐,離不開中科院支持,省院共建區域性創新平臺是中科院對遼寧發展的最大支持,是落實《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的重大舉措。
李希指出,下一步遼寧的發展要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中科院要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我們事業發展有很好的契合點。共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等區域性創新平臺結合點找的準,落的實,前景廣闊,遼寧省一定落實好。
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中國科學院在材料、能源化工及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優勢,結合地方需求,改革創新管理體制與機制,共同建設國際一流的沈陽材料國家實驗室;共同支持潔凈能源實驗室建設,爭取盡早進入國家實驗室序列;共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推動建設以高重復頻率極紫外高亮度相干光源裝置為代表的面向國際能源科技前沿研究的世界一流科研平臺。作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點,探索跨部門跨行業多元化投入新機制和全鏈條全要素貫通式科技新體制,政產學研用協同合作,提升研發原創能力和產業轉化能力,實現材料科技創新能力國際領先,實現技術研發與應用無縫銜接,為遼沈地區產業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支撐,把遼寧打造成全國最重要的材料研發、能源化工、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同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旗艦公司。
充分發揮中國科技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發優勢,在沈陽渾南區共建中國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化工科學與技術研發優勢,圍繞研究生培養,在大連長興島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張大煜基礎學院。通過共建學院,積極培育一批高素質、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區域性創新平臺”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為遼寧省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中科院—遼寧省簽訂共建區域性創新平臺協議

座談現場

座談現場

座談現場

座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