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科院STS區域中心項目“先進鋼鐵加工技術在山東應用推廣”驗收會在濟南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依依、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副院長馬越紅等30余人出席了驗收會。
驗收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為驗收組長的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馬越紅項目整體進展情況匯報、金屬所李殿中研究員項目整體驗收匯報以及各項目單位子課題負責人的子課題工作匯報,并對各項目指標完成情況進行了認真檢查。
驗收專家們認為該項目有效地探索并形成了通過分院組織實施STS區域中心項目的新模式。通過對山東省鋼鐵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求的技術分析,沈陽分院組織來自中科院不同分院的多個研究所團隊在山東西王特鋼開展多項技術聯合攻關并取得突破。尤其在鋼錠凝固過程、偏析控制機理、稀土加入物的提純和控制、智能澆鋼車等關鍵技術上具有較大的創新,突破了傳統模鑄技術的理論局限;實現了高品質特鋼鍛材成套制備技術示范線,在高端裝備用特殊鋼鍛材生產的可靠性及產業鏈延伸具有推動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科技進步和經濟效益,完成了項目任務書規定各項任務指標。驗收專家一致認為,項目的實施對山東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以及高端制造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中科院STS山東中心是中科院首批啟動的五個試點省級中心之一。山東STS中心著眼山東鋼鐵產業發展重大需求,面向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能源電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與武器裝備等領域,以軸類鋼、海工鋼、模具鋼等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研發為對象,整合金屬所、理化所、長春應化所、沈陽自動化所、廣州沈陽自動化所分所等院內五家單位,發揮集團優勢,聯合攻關,打造了一條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實現了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的清潔、智能、穩定生產,為山東乃至全國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優質坯料,并聯合山東省內伊萊特重工、金雷風電等裝備制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高品質特厚板”、“高均質軸類鋼”和“高性能模具鋼”等特殊鋼典型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及其產業化,拉動了山東省內裝備制造領域整體產業鏈條的轉型升級,從而為國內鋼鐵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樹立了典范。
項目立項以來,在山東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各參與單位密切配合,系統轉化了高品質特殊鋼成套制備技術,建成了國內首條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智能清潔制備示范線,成功實現了高品質特殊鋼的安全、穩定批量化生產,具備了年產30萬噸大型優質鋼錠和10萬噸高品質鍛材的生產能力。截止目前,已經開發、生產、銷售特殊鋼品種120余類,產量超過12萬噸,產值4億多元,其中H13等多個型號的高性能模具鋼、高均質軸類鋼和高品質特厚板等諸多產品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并且,以西王特鋼為基地,與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海洋工程和模具加工領域的制造企業——天潤曲軸、金雷風電、伊萊特重工、華偉重工、萊蕪鍛壓、威海鍛壓、山東鋼鐵、志威科技等聯合,形成了高均質大型柴油機曲軸、大型風力發電用高端風機主軸、大型壓力容器優質鍛件、高品質海洋平臺寬厚板、高性能模具鋼產品等高端裝備用高品質特殊鋼產品制造產業鏈條。
韓恩厚在總結中感謝驗收專家組的辛苦工作。他指出,作為山東中心的依托單位,沈陽分院高度重視山東STS區域項目的組織和實施,強化過程管理,確保了項目按時完成,并在實踐中逐步總結經驗,以進一步完成好后續布局的山東、遼寧兩省的STS區域項目。沈陽分院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瞄準山東、遼寧相關重點產業需求,積聚全中科院各類科技資源,為山東、遼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驗收會現場
韓恩厚總結
馬越紅匯報
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