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科協發布了2020年遼寧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東輝,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先進鋼鐵材料研究部主任李殿中,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張旭東研究員獲此榮譽稱號。
2020年遼寧省共評選出10位“遼寧好人 最美科技工作者”,以表彰遼寧省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脫貧攻堅一線、科技創新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圖片來自“科普遼寧”微信公眾號
張東輝長期致力于化學動力學的理論研究,在發展基于量子力學原理的動力學方法、計算機數值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其發展的量子反應動力學理論不僅能夠解釋實驗,并在一定程度實現了預測和檢驗實驗,其理論研究工作在國際反應動力學領域得到了良好評價。通過與實驗的密切結合,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圖片來自“科普遼寧”微信公眾號
李殿中長期從事大型鑄鍛件和特殊鋼材料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工作。面向我國核電、特殊鋼等重點產業的發展需求、他集成計算機模擬、X射線實時觀察、縮比件與等比件解剖等技術,建立大型鑄鍛件可視化方法,闡明了超大尺寸厚斷面構件的成形、缺陷與組織演化規律,拓展了宏觀偏析形成理論,提出了大鍛件構筑成形的學術思想,制訂了多項過程控制的技術規范,并在骨干企業進行試制,解決了大型合金鋼錠及鑄鍛件的制造難題,實現了三峽水機轉輪、大型船用曲軸、核電壓力容器等大型鑄鍛件國產化,提升了我國重大裝備的整體制造水平。
李殿中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
圖片來自“科普遼寧”微信公眾號
張旭東主要從事保護性耕作研發、優化和推廣工作10余年。他針對黑土地退化問題,建立了我國東北地區首個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創新發展了“梨樹模式”,推動了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的制定和實施。
張旭東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遼寧省現代保護性耕作研發與應用創新團隊”于2020年榮獲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高水平創新團隊,同年獲批成立遼寧省現代保護性耕作與生態農業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