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海洋研究員領導的快速分離與檢測研究組(102組)在離子遷移譜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在保證靈敏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離子遷移譜分辨率,相關結果近期發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雜志(Anal. Chem. 2012, 84, 1725?1731)。
離子遷移譜(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是一種基于氣相離子分離和檢測的高靈敏度、快速檢測儀器。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價格低、結構簡單、便攜等優點使其廣泛應用爆炸物探測、毒品篩查和化學戰劑預警等領域。據報道,國外用于機場和軍方的各種離子遷移譜儀器超過65000臺/套。但是,分辨能力較低一直是困擾離子遷移譜應用和發展的瓶頸之一。
離子遷移譜核心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組通過對離子遷移譜的關鍵部件-Bradbury-Nielsen(BN)型離子門的深入研究,發現強化離子壓縮區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壓縮離子到達探測器的峰寬,提高離子遷移譜的分辨能力,并提出了描述BN離子門斬切行為的三區理論。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提高離子門的關門電壓,離子遷移譜的分辨能力可以達到傳統理論預測值180%。
該研究組在高分辨遷移管技術的這一新發現,將提高離子遷移譜的分辨能力,并對離子遷移譜的小型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技術已經申請國際PCT專利。此前,課題組在新型高效非放射性離子源開發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Anal. Chem.,2008,80: 3925;Anal. Chem., 2010, 82:4151)。該研究組依托大連化物所成立了金瑞威達科技有限公司,用新技術來提升離子遷移譜產品的性能,拓寬儀器的應用場合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