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粗放的耕作經營模式造成東北黑土資源嚴重退化,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破壞,黑土肥力衰退、抗逆性下降。黑土退化直接影響土壤對養分和水分的調控能力,進而威脅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國家和各級部門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保護黑土,維持黑土區的土肥水高效循環利用及糧食的穩產高產。然而,為了維持高產而過多的施用化學肥料引發的土壤及環境問題亟待解決,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的風蝕、侵蝕對維持土壤生態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07BAD89B02)的資助下,自2007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依托“中國科學院保護性耕作研究基地”在吉林省梨樹縣開展了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種植技術的研究,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指夾式免耕播種機,并形成了一整套關鍵種植技術及配套服務,這一技術在解決秸稈利用、肥料減量及適量化方面,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模式,為整個東北地區黑土改良提供了成功的先例。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吉林省梨樹縣、公主嶺市、遼寧省昌圖縣大面積推廣,得到當地農業推廣部門、以及廣大農民的普遍認可。
研究成果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第7套《農廣天地》節目的專訪(http://sannong.cntv.cn/program/nongguangtd/20120223/109971.shtml),該項技術主要負責人張旭東研究員做了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