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海洋所肖天研究員課題組與法國科學院吳龍飛教授課題組合作開展海洋趨磁微生物多樣性及系統進化研究,在我國黃海潮間帶沉積物中發現一種新的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菠蘿型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科研人員通過對該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運動行為、分離繁殖和整體結構等方面研究發現其多細胞性更加顯著,通過16S rDNA系統進化分析確定一個新種屬,定名為Candidatus Magnetananas tsingtaoensis。
趨磁細菌形態多樣,有球形、桿形、弧形、螺旋形以及多細胞聚集體等。其中以多細胞聚集體——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multicellular magnetotactic prokaryotes,MMPs)最為特殊。MMPs是一類由多個含磁小體的原核細胞有序排列形成的趨磁生物,在細胞結構、生態分布與分類地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目前僅在海洋環境發現。研究者對該生物是單細胞形成的聚集體,還是多細胞生命體各持己見,其進化位置尚不明確,該發現為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進化位置確定提供了新證據。
趨磁細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一類可以沿著地磁場方向運動的特殊細菌,其體內含有被磷脂膜包被的單磁疇顆?!判◇w(magnetosome)。趨磁細菌是探索細胞器官起源、生物礦化及其分子機理、研究地磁場對生命影響機制不可替代的模式系統,具有重要的生物學研究意義。同時,磁小體為生物納米磁性材料在生物醫藥和材料領域的應用提供廣闊的前景。
上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2-2920.2011.02590.x/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