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陳錦年研究團隊利用SSM/I、AVHRR衛星遙感資料,通過神經網絡反演算法和COARE3.0通量算法,計算得到高精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的海氣熱通量資料(Indian-Pacific Ocean air-sea heat Flux(IPOFlux)Data),并正式對外發布。

海氣熱通量主要是表征海氣界面間的熱量交換過程和變化特征,在海洋環境和大氣科學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海洋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礎。由于海上觀測條件的限制,目前關于海面熱通量的資料產品還比較少,國際上公認的有GSSTF2、OAFlux、HOAPS3等產品,IPOFlux資料的發布填補了該領域國內空白。

IPOFlux資料采用目前較為先進的COARE3.0通量算法計算了海氣界面感熱和潛熱通量。同時,由于近海面氣溫和比濕不能直接獲得,科研人員選用分布于太平洋赤道地區、東北太平洋的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http://www.ndbc.noaa.gov/)資料和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TAO,http://www.pmel.noaa.gov/tao/data_deliv/deliv.html)浮標資料,建立實測資料和衛星遙感資料的關系,然后利用AVHRR提供的海面溫度,SSM/I提供的風速、整層水汽含量、云量、降雨率資料建立神經網絡模型得到近海面氣溫和相對濕度。

該項研究獲得中科院知識創新和973項目“熱帶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暖池的結構特征、變異機理和氣候效應”的資助。該資料時間序列為1988.1-2009.12,空間分辨率為0.5 0.5 ,現免費對外發布。下載地址:http://ddl.escience.cn/system/regist?code=cHJvZ3JhbXRlc3Qy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