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目白尼參種參
日前,由中科院海洋所張志懷副研究員承擔的“863”海水養殖種子工程課題“蛇目白尼參苗種繁育技術”取得重要進展??蒲腥藛T經過3年多的采捕、蓄養,蓄積了蛇目白尼參種參270公斤,通過不斷的建立、優化飼養、促熟和生殖條件,于2012年成功培育出蛇目白尼參幼體和稚參。
蛇目白尼參稚參
日前,該項目在海南省臨高縣萬方養殖有限公司召開了現場年度驗收會,由海南大學、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該課題進行了驗收。專家一致認為,課題組現已培育蛇目白尼參大耳幼體3700余萬粒,并且有部分幼體已發育至稚參階段,目前正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海域開始海參的底播培育實驗,完成了本年度的任務指標。目前,人工繁育蛇目白尼參技術方面已基本成熟,將為海南、兩廣地區海水養殖增加一個新的高值經濟品種,同時將促進與其相配套的熱帶淺海底播養成模式的發展。
仿刺參熱帶淺海底播實驗
同時,與蛇目白尼參課題同步進展的仿刺參在海南的引種馴化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經過4年的馴化,仿刺參在27 水溫下能夠正常攝食,并且能夠平穩度過31 的高水溫期。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實現了仿刺參在海南的人工苗種培育,并開始了在熱帶淺海的底播實驗工作。
課題組將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繼續優化蛇目白尼參苗種的規?;嘤ぷ?,建立海參熱帶淺海底播的技術模式,推進蛇目白尼參和仿刺參在南海區域的產業化。
蛇目白尼參(bohadschia argus Jaeger) 屬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海參科,白尼參屬bohadschia Jaeger ,1833,生活于珊瑚礁區域,有少數海草的沙底。其地理分布區域從塞舌耳群島和斯里蘭卡到琉球群島,東至塔希提島,南至澳大利亞北部,包括我國的臺灣南部、海南島南端和西沙群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我國南部歷來被視為海產珍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目前,蛇目白尼參均是潛水采捕,在該課題前未見苗種人工繁育有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