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來所訪問,并做題為“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結構基礎”的精彩報告。本次報告為張大煜講座第十一場特邀報告,報告由鄒漢法研究員主持,副所長劉中民代表大連化物所向施蘊渝頒發所榮譽研究員證書及張大煜講座證書。該所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及研究生150余人到會聽取了報告。
劉中民為施蘊渝頒發獎牌
施蘊渝作報告
報告中,施蘊渝首先介紹了結構生物研究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的背景知識;然后,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她的研究團隊在結構生物學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機理中的相關工作,如Stc1偶聯RNAi與染色質修飾、組蛋白乙酰轉移酶MOZ系列PHD結構域的結構與組蛋白的分子識別及其功能意義等;最后,還特別強調了21世紀生命科學與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下午,為了深入與青年科研人員交流,施蘊渝與青年科研人員進行了座談,就科學問題的發現、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生活與科研的合理協調等青年科研人員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座談會現場
施蘊渝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蛋白質科學專家組成員。近二十年主要用核磁共振波譜和蛋白質晶體學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蛋白質及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特別是表觀遺傳學調控過程染色體重塑,組蛋白修飾,以及RNA調節等環節中重要蛋白質和細胞黏附分子及其調控相關蛋白質復合物的三維結構與功能;細胞粘附與轉移相關蛋白質及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先后在Genes & Development, Proc. Natl. Acad. Sci. USA,Cell Signaling, J. Biol. Chem.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她是我國計算生物學與生物核磁共振研究的先行者,并為我國培養了一批結構生物學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