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9月22-25日,第二屆國際生物質催化煉制大會(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for Biorefineries, 簡稱CatBior 2013)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功召開。 

  國際生物質催化煉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for Biorefineries)是在生物質催化轉化技術蓬勃發展形勢下應運而生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由各大洲輪流主辦。首屆會議于2011年在西班牙召開。 

  本次大會為全球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的科學家提供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展示生物質清潔高效催化轉化技術的最新進展,并為來自世界各國的生物質轉化工業界人士提供一個與學界交流的契機。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丹麥、比利時、挪威、哥倫比亞、烏克蘭、意大利、巴西、西班牙、加拿大、荷蘭、印度、泰國、阿根廷、布基納法索等20個國家的300余位專家、學者、學生和企業界人士出席了會議。與會者包括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Avelino Corma教授、副主席Gabriele Centi教授、Journal of Catalysis主編Johannes A. Lercher教授、德國科學院院士Ferdi Sch th教授等國際知名專家。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包信和院士、劉中民研究員等也參加了會議。 

  大會副主席王愛琴研究員主持了開幕式。所長張濤研究員作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三處項目主任高飛雪研究員和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任包信和院士等也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本次會議共有6個大會報告,內容涉及生物質催化轉化的主要方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Johannes A. Lercher教授結合理論和實驗介紹了木質素催化轉化為燃料的基礎研究工作,闡明了低溫條件下木質素加氫過程中的各基元反應及催化劑酸中心和金屬中心在產物選擇性中的導向作用,為開發更高效催化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 

  Avelino Corma教授及George Huber教授分別展示了其利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合成液體燃料的最新技術,特別是對加氫脫氧的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討論了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挑戰。馬普煤炭研究所所長Ferdi Sch th教授結合本國豐富的自然界機械能資源(水能、風能等),提出了利用機械能催化降解生物質獲得葡萄糖的綠色轉化技術。 

  巴西是生物乙醇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Eduardo Falabella教授綜述了巴西乙醇生物煉制技術全面利用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整合方法。 

  此外,會議還安排了9個邀請報告,41個口頭報告,133個墻報。在墻報交流環節,來自中國、日本、比利時、德國、印度、丹麥的十位研究生獲得了催化學報冠名的優秀墻報獎。為期三天的會議中,各位專家學者就生物質催化轉化的基礎科學問題、新反應過程與工程設計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交流和探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本次會議是生物質轉化領域的一次高水平學術會議。同時,與會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了大連化物所在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的成果。這次會議對于促進生物質轉化技術的發展,擴大該所在國際生物質能源領域的影響,加快生物質催化轉化技術工業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