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環芳烴是一類全球性的、具有“三致”效應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近年來,多環芳烴在污染土壤中的修復已經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重視污染土壤修復后污染物總量的變化,對生物有效性關注不足,未能充分反映土壤修復后生態風險的變化。此外,對農田原位污染土壤的研究較少,缺乏對農田及工業土壤微生物修復前后多環芳烴生物有效性的變化的認識。
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鞏宗強的指導下,郭美霞等采用固相微萃取及Tenax-TA提取兩種方法評價微生物修復前后的農田及焦化廠污染土壤中多環芳烴的生物有效性,分析多環芳烴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相關關系。研究發現,微生物對農田土及焦化廠土的降解效果不同。固相微萃取及Tenax-TA提取都可以很好的預測焦化廠土壤中多環芳烴的微生物降解量,但Tenax-TA提取比固相微萃取更靈敏、有效的預測農田污染土壤中多環芳烴的微生物降解。該研究對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污染土壤修復后的生態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研究結果以Variations i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oils after bioremediation 為題在線發表于環境類著名雜志 Chemsphere (2016, DOI:10.1016/j.chemosphere.2015.10.027)上。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271336)、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污染生態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項目(Y3ZDS111YC)的支持。